纪录片随笔

2022-12-29 16:33: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纪录片随笔》,欢迎阅读!
纪录片,随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纪录片随笔

作者:汪浩

来源:《艺术广角》2019年第02

很多都只是常识问题。

首先,创作和理论是两回事。就创作而言,作者可以自由游走在纪录片、故事片、装置、宣传片、动画、科教等等一切类别中,随心所欲地混合任何体裁。但是,骡子的存在不等于驴子和马是一个物种,历史小说的诞生也不意味着历史和文学是一个东西。创作上的自由组合不等于纪录片、故事片、动画片等等都是没有区别的一个东西,它们之间唯一的共同之处仅仅是影像载体——不同类别的东西怎么能用一个理论来描述呢?

回顾电影理论史,没有一样电影理论能覆盖所有种类的电影(先不论它们正确与否)。 蒙太奇就在长镜头前面无语,巴赞死在动画片前面,符号学和精神分析死在科教片前面,女权主义、叙事学更是被实验电影活活噎死……顺便普及一个小常识,实验电影里有一支专门探索胶片的物理性能潜力,在这个流派的作品前面,不光意识形态,任何当代电影理论全都傻眼了。是啊,面对一堆基于卤化银颗粒直径的色块,除了光谱波长,你能分析个啥呢。 时代不同了,现在不是1898年,而是2019年,电影作为一种写作方式,已经进入了无数的领域,分裂出差异极大的万千种类。电影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复杂体系,相应的理论工作必然会细分,这是自然科学领域已经发生过的——从古希臘博物学开始分化成如今化学物理、生物等等无数学——虽然物理学家们自夸可以用物理学定律推导出其他所有学科的定律,但其他学科仍然在自我演变发展,没有被物理取代。光谱分析能覆盖全部电影种类,但如果有人真拿光谱学来研究电影,只能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

很多人喜欢无差别对待纪录片和故事片,试图用一个理论来统一处理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类别。须知无论是制作层面还是观众接受层面,这两种电影完全不同。这种万金油尝试本质上是基于一个妄想,那就是真实是可以制造的,真理是个体能主宰的。

不要说万金油式电影理论,至今还没有能全面覆盖所有纪录片类别的电影理论,纪录片不是只有独立纪录片和专题宣传片,还有动物纪录片、科普纪录片、人类学纪录片、技术操作纪录片,以及最近几年出现的动画纪录片。现在一些四处卖弄的学者和浮夸的评论文章,基本都是围绕着独立纪录片和专题宣传片的。但把其中逻辑和依据往外推衍到其他类别的纪录片上,你就会发现其中的荒唐狭隘之处。不相信的试着在BBC的动物纪录片里分析分析女权主义看;或者在Discovery的宇宙纪录片上意识形态一把。更不用说符号学在腹腔镜卵巢切除术纪录片面前,彻底跟傻瓜没什么区别。仅仅是纪录片就有这么多类别,差异之大都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评估,还指望发明一个理论来横扫全部电影种类?这么想的人看片一定很专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次,当代电影理论大部分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当代电影理论自米特里始,全是其他学科跨界挪用本学科理论来研究当时的故事片。这些理论集中在心理学、精神病学、语言学、人类学、政治学等等各色社科,但是——什么事都坏在这个但是上——这些都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理论,有兴趣的人可以维基一下那些理论在该学科是什么位置,再查一下那些学科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而留在电影理论里的这些外来物目前有被证明是错的,比如精神分析学;有互相否定的,比如结构主义、符号学和后现代主义。顺便提一下,看一下电影理论史就会发现,所有当代电影理论按时间顺序排下来,后者总是在否定前者。但在当下,很奇怪,许多人喜欢一锅烩,同时使用三四种理论工具,毫不顾忌互相之间的对立。

所有这些学术工具的移植适用性,从当时到现在没有任何论证。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心理学、精神病学理论没有人用在电影上了,原因很简单,现代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跟脑神经学结合紧密,闲杂人等根本无法理解这么专业的知识。因为所有学科只有早期阶段是通俗易懂的,发展起来后就会越来越精深,不经过长久持续的专业训练是无法理解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正是这些学科有闲心跨界,而量子物理学、概率论、近世代数没有屈尊故事片。这些理论的一个遗毒是,如今还有人源源不断地从欧美各种学科扒边缘理论来套电影。有一年在宋庄的独立影展上,王我组织过一次导演和专家的对话,然后有一个艺术杂志的女主编,跟导演们兜售一个法哲学家新想出来的一个体系,她信心十足地宣布这对纪录片非常有用。我总觉得她像做传销的。

这些电影理论,不仅是理论依据过时,研究方法也是草率,拿几部电影分析一下,就宣布成功了。精神病学上任何一个发现都要有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要有大样本统计分析,何以在电影上就如此敷衍?电影符号学把语言学的符码搬到电影上,却没有任何对具有统计学意义数量的电影分析验证,但要证明电影符码的存在,这个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是啊,这也是很累的,典型的费力不讨好。所以,到现在也没人干这个事。这点还不如经典理论的伙计们,被人视为老掉牙的爱森斯坦,还正经花了不少力气费时数年研究无数电影、小说、绘画、音乐来总结蒙太奇。没有基础的统计工作,很难想象一门理论能成立。话说专家们至今也没对本土纪录片做一个基本的统计分类,前些年有人试图统计了一下十年内的独立纪录片,还错漏颇多。这还是最热门的纪录片类别研究,连基础数据都缺乏,我看不出这种理论研究有什么价值。 对纪录片的研究不能再用上个世纪那些不着调的方法,应该埋头本土经验,抛弃陈辞滥调,从影片出发,全面梳理所有类别的纪录片,观察分析足够的样本,在这个基础上,再归纳出对应的理论。任何从其他学科挪用的学术工具,一定要小心谨慎地使用,首先要验证这个学术工具能在电影上使用,明确其使用范畴。理论是有适用范围的,是可证伪的。科学理论的推演方式是早有定论的。没有例外的领域,如今需要的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做点力气活,把该做的基本工作做完。不想干的就老实去拍片,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爱森斯坦,会拍不会写,会写不会拍都不是什么丢人的事。非要胡说八道才丢人。

从独立电影出现起,对其有一类指责就是技术太糙根本算不上电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个当然是无稽之谈,电影不是芯片,不是完全以技术指标评判的。但在电影作者里却兴起一股反向的看法,那就是技术完全不重要,甚至于技术越糙越好。

这种非此即彼的看法,其结果就是如今的独立电影技术上的低级错误比比皆是,跑焦、爆音、曝光过度,许多影片转个场都剪得生硬无比。我们不能说一篇文章有错字、标点符号不对就是一无所取的垃圾,但坚持不断地犯这种错误只能说明作者低能。

电影和绘画、音乐、建筑一样是有技术指标的,作者想别出机杼首先得精通规则。在DV时代,由于机器的原因,影像画面景深大,鄙视的有之,不当回事的有之,大家都认为景深大是问题,区别在于要么认为它不是玩意,要么坚持己見一用到底。但就没见有人利用好这个特点,比如在一个画面里为多个戏剧冲突制造联系,比如在一个场景内为多主体设计复杂精巧的场面调度来组合戏剧冲突。如今BMCCA7SGH5等机器普及,景深的问题随着CMOS积变大而渐渐消失,但其他技术问题依然原封不动地延续下来。

电影是地道的科技产物,没有胶片和摄像机就没有电影,没有日本造的DV机就没有中国独立纪录片。从长远看,技术上不过关始终是一个阻碍,阻碍作品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和美学提升。

独立电影与其说是文化,不如说是一个生态系统里的物种。它的状况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多过自身的DNA组成。有很多现象其实和电影本身无关,而是现实其他因素的影响所致。独立电影从来不是独立的,它只是现实墙面上的青苔。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学和人类学比什么符号学、后现代、西马都更适合用来分析作品。有很多问题,看看社会背景就很清楚了。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独立纪录片自2005左右到2013年期间的爆发,而从2013年开始逐渐地冷却。这爆发出来的作品多样性和作者的数量,足够在独立纪录片领域里形成自我反馈和运行的社群了。但现在一切回到了起点。独立纪录片的制作基本是满足作者的自我表达,影展是很好的平台和信息交流地。没有影展的聚集效应,没有放映平台,对老作者们没有什么影响,但对一个正在成形的群体的破坏是致命的。

历史地看,独立纪录片的出现和发展有很多原因,比如对电视专题片的反动、DV机的普及、盗版碟的流行、网络资讯的爆发等等,它们为独立纪录片创造了空间。未来会不会有再一次的独立纪录片浪潮兴起,这个完全是看运气,决定性因素是偶然性事件而不是个人的努力。至于故事片,有院线电影和网络大电影的人员需求在一边,另一边是独立空间的压缩。一边是干草一边是大棒,独立故事片的缩水会比纪录片更快。

于作者而言,只能是总结、思考、自我提升,形成可参考的文本,不要有希望和绝望,然后等待。或者说,听天由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21c9d6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