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父亲》赏析

2022-03-20 03:0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纪录片《父亲》赏析》,欢迎阅读!
纪录片,赏析,父亲



纪录片《父亲》赏析

该纪录片是导演李军虎拍摄的作品之一,以主人公韩赔印的小记账本贯穿全片,记录了一位农民工父亲为了供儿子读大学而在异地打临工的生活画面,这个小小的记账本不仅仅清楚的记着账目,也密密麻麻的的写了老汉的心情和想对儿子说的话,它承载的无疑是一个中国父亲倾注在儿子身上的希望;它渗透着老汉的辛酸和对儿子无限的爱;它正是这整部片子最为精彩的符号! 这部纪录片通过对农民工真实的生活记录和表现反映了当代社会大多农民家庭希望子女依靠“文化”来改变命运、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以及社会无情的惨烈现实。

整部片子,基本是以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的,导演选择了一个很平和的基调来记叙父亲韩赔印和儿子韩胜利一起追逐梦想、而后一起不得不接受现实,被现实打败的故事。影片的第一个镜头,父亲和儿子在照相馆照合照就清楚地交代了影片的两个主人公。这位老汉是位诚恳、憨厚、慈祥、奋进的父亲,为了儿子有个理想的未来,舍弃在家养老的日子,离家来到城里打工,但他脸上无时无刻挂满着的笑容,让人看了心疼却又深深的佩服他,父亲的朴实憨厚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个观众,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这为伟大而无私的父亲所动容。影片第一个字幕是“仅此献给全天下最好的人”相信韩赔印之于韩胜利,就是这样一位最好的父亲。

记账本是纪录片的一个亮点,上面的数字记录的是父亲的辛酸与无奈,只为了向人借上20块钱点头哈腰,紧衣缩食每月只花一百多块钱。但这些都不能成为阻碍他供儿子读书的理由,因为他心中闪烁着一个美好的梦想,希望在2013年左右也就是他60岁左右的时候全家去一趟北京,希望读完大学的儿子有出息,不用打工,坐在办公室里工作。其实儿子一直都是父亲的骄傲,他在本子中曾写到,“学校不在好坏,关键是靠自己,有些孩子想考上却没有考上,而你却考上了”,从父亲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到父亲的乐观、骄傲以及那种毫不动摇的决心,似乎从未犹豫的供了儿子一年又一年,花了十多万,却依然满脸笑容。

但现实始终是残酷的,社会激烈的竟争让韩胜利没有过上理想中的生活,甚至工资还不及父亲的收入,当影片结尾之时,父亲的一席话更让人感到无奈与伤感,他在记账本上说自己还能活20年,他说以前认为人生是漫长而曲折的,现在却知道,人生依然曲折,只不过漫长变成了短暂。他没有指望儿子把借的钱还上,每天依然在西安城打工,做苦力来偿还那2万元的债款,我不知道他怎样看待儿子每月


都不及自己征的微薄工资,但从他的眼神中我没有看到抱怨,我想这或许就是父爱吧,无私,不求回报。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这部纪录片就以其真实的笔法记录了一个农民家庭在当代社会梦想的萌发和毁灭,射了整个中国农民工家庭的孩子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并不是所有从农村走出的大

学生在接触到城市文明之后对于自我的认识和期望会变得积极和更好,社会的不公平在教育上愈发显现并逐渐拉大,其实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源占大学生比例逐年下降,高额的学费让许多农村家庭动摇,大学扩招造成的教育水平缩水导致农村毕业生就业困难,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贫寒大学生在就业中过程中愈发被动,而被逐渐拉大的城乡教育水平更是从源头让许多农村学生中途放弃学业走上打工大潮。《父亲》以一个社会上最常见的例子,引发人们对当代教育之路的深思,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阶层的人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尤其是农民家庭,希望儿女靠知识来改变命运,每当农村地区出了大学生,头几天也会是村里的大喜事。但是父母苦心攻读4年后的农村孩子并未前程似锦,事实上又要重新接受城市人的另眼相看,在自尊心被打击之后,他们难以启齿将自己的生活状况告诉父母,在就业状况令人堪忧的今天,没有背景非重点高校的农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令人担忧,但同时他们还承担着家庭的希望,承担着借债读书的压力,他们无法收拾行李回家,却同样无法在城市里生存。有的成为了蚁族,在城市里面前维持着生计,而父母也想不通为何供孩子读书的钱打了水漂,从韩赔印的眼神里就清晰的透露着他们的无奈。所以这部纪录片不单单是记录一位农民父亲伟大而无私的父爱,还折射出许多农村大学生的教育问题——当高投入下接收高等教育后面对的竟是这样惨淡的结局,我想这是需要我们仔细思考的。

《父亲》以纯朴的纪录影像构筑起一位纯朴农父的伟大形象。它是画家罗中立笔下的《父亲》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的真实再现。崇高与感恩是这部片子传递的当下中国亟待重建的人文精神”,一位评委说到。的确,这部片子拍得自然、朴实,其中

父亲韩赔印真实而纯朴的乡音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位观众,让人看过听过之后发自内心的感动,引起大家的共鸣。毕竟每个人都有父亲,每个人都有与父亲的故事,正是这些真实的镜头把观者带入了他们小小而感人的世界。

下面从艺术特色上来分析此部纪录片

一、 颜色的选择。片中没有使用夸张的颜色,凌晨、白天、傍

晚以及黑天都是用的自然光,没有加什么辅助光,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感和信服力。而有些画面的颜色偏暗,但却使表达的情感更浓烈,比如父亲去同工友们借钱时,简陋的员工房里发出的微弱的黄色光让人更深刻的感受到农民工艰苦的工作环境以及衬托出胜利父亲借钱的不易。


二、镜头的使用。

大量长焦镜头的特写,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内心,比如父亲的那本泛黄的小本子,导演常常给那个韩培印记账和写心情的小本子一些特写的镜头,使观者更能清晰的看到父亲那潦草而撩人心弦的字迹,感受到父亲的不容易和用心良苦。特别是在片子最后,导演把那个记账的本子慢慢放大的那组镜头,让我们体会到那个本子是这位乐观坚强的父亲所有的努力和心情,我们更深切的体会到父亲那种对儿子的期待!还有,摄影师拍摄韩胜利吃饭的情景时,运用了特写的镜头拍摄他的配菜——仅仅两素菜,也更直接的反映了他生活上的艰苦和节约。 基本使用的是静止的镜头,客观的记录儿子要生活费,父亲努力为儿子挣钱和借钱,儿子毕业,父亲任然打工还债等等生活画面,尤其是拍摄父亲走进农民工休息房第N次为儿子借钱的情景时,导演把镜头静静的固定在那里,记录了工友们听到借钱的消息后都无动于衷,但韩赔印却依旧站在那里,画面持续了有大概3秒钟,从那几秒钟的停顿可以感受到老汉的伤感和无助。

大量运用平视的镜头,追求画面平易,亲近、贴近生活,客观的再现了生活,所以大多都是平视镜头。比如在天台拍儿子对毕业后的感受时,韩胜利蹲在地上,而摄影师使用平视镜头,记录着他对未来的迷惘,记录着他对日后工作的简单规划,记录着他对父亲感到抱歉的心情,记录着他已经看到了社会的残酷现实,这些平视镜头很好的抒发了他内心挣扎的思想活动,让他的感想更容易被观众所理解。 巧妙运用俯拍镜头展现人物魅力,比如拍摄父亲在工地干活时,摄影师采用俯拍的手法,使父亲韩赔印的形象瞬间伟大起来,透射出导演对父亲的敬佩之情,突出了纪录片的主题,即父亲为儿子不辞劳苦的精神,再比如,韩胜利在卖平时捡来的瓶子时,摄影师也运用了俯拍的手法,同样表达了一种向上的精神。 三、无声字幕的运用。无声字幕有一种客观,冷静,中立于严肃的色彩,并且需要观众主动去阅读而没有解说的强制感,增添了客观、纪实的品性,纪录片共运用了4处无声字幕,分别向观众介绍了韩胜利不同阶段的生活概况,使观众更直接的了解韩胜利。

四、音乐的运用,整部纪录片没有大量使用音乐,而是在每个过度阶段使用了音乐,比如第一个过度阶段,表达了儿子逐渐毕业,却前途一片渺茫的情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1e397380740be1e640e9a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