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石笋行·君不见益州城西门翻译赏析

2022-04-11 16:18: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石笋行·君不见益州城西门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益州,西门,石笋,君不见,古诗

古诗石笋行·君不见益州城西门翻译赏析

《石笋行·君不见益州城西门》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 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 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 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 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 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 【前言】 《石笋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讽刺奸臣之壅蔽。全诗分二段,每段各八句。首段斥世俗之传讹,次段恶奸臣惑人而当去。 【注释】 《华阳国志》:蜀五丁力土,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号曰笋里。杜田曰:石笋,在西门外,二株双蹲,一南一北。北笋长一丈六尺,围九尺五寸。南笋长一丈三尺,围一丈三尺,南笋盖公孙述时折,故长不逮北笋。 《水经注》《地里风俗记》:汉武帝元朔二年,改梁州曰益州,以新启犍为、牂牁、巂州之疆壤益广,故称益云。 《成都记》“距石笋二三尺,每夏六月大雨,往往陷作土穴,泓水湛然。以竹测之,深不可及。以绳系石而投其下,愈投而愈无穷。凡三五日,忽然不见。嘉佑春,牛车碾地,所陷,亦测而不能达。父老甚异,故有海眼之说。又《风俗记》:蜀人曰:“我州之西,有石笋焉,天地之堆,以镇海眼,动则洪涛大滥。 《博雅》瑟瑟,碧珠也。《杜阳杂编》:有瑟瑟幕,其色轻明虚薄,无与比。

1


《成都记》:石笋之地,雨过必有小珠,或青黄如粟,亦有细孔,可以贯丝。 高彪诗:“恍惚中有物,希微无端形。 张衡《温泉赋》“殊方跋涉,骏奔来臻。 《庄子》“此之谓本根。”赵彦材曰:上元元年,李辅国离间两宫,擅权蒙蔽,故赋石笋以讥之。 【翻译】 石笋,这是成都市历史上的遗迹,是过去的象征。星际之间高级智慧生物的联系,这是科学的设想,是未来的象征。然而在我最近的一项工作中,这两者却不可思议地结合起来了。现在,我按照这件事发生的顺序,把这个故事告诉你们。让我先从石笋的来历讲起。 【赏析】 《石笋行》,讽奸臣之壅蔽也。此章二段,各八句。首段,斥世俗之传讹。世以石笋为海眼,遂云雨后有珠,此语恍惚,不足凭也。墓前石表,乃公之独断。“惜哉俗态好蒙蔽”以下八句,此恶其惑人而当去。俗好神奇,造为不经之说,以蒙蔽人听,犹小臣蛊惑君心,以致政舛国危,此痛言附会之误人也。掷去此石,使根底立见,则人心不疑矣。此破前恍惚蒙蔽之意。 卢元昌曰:辅国本飞龙厩小儿,官判元帅,朝廷呼尚父,如石笋擅虚名,忘本根也。决事银台,关白承旨,可谓乖进失政体矣。宰相率子弟礼,节度皆门下士,可谓后生皆骏奔矣。与张良娣表里禁中,共媚至尊,直侍帷幄,专事蒙敝也。自灵武给事银膺,叠膺宠秩,其受厚恩,适足摇动东宫,倾危社稷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32758696e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