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

2022-03-25 19:58: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构建,和谐,关注,校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

作者:佘德全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2年第02

我校已于十年前开始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课题研究,但重点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给予关注,对其心理健康问题涉及较少。笔者经过几年的调查与访谈,运用多种方法,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种种表现、产生的原因、教育的对策进行了积极探索,这给农村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他们不良的心理状况,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为我校创建健康、和谐校园提供了实践参考。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1.心理上存在着障碍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感受不到父母的亲情,在他们身上很难找到这个年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他们被错误地认为懂事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父母那种不可替代的爱抚。这样缺少关爱和交流的孩子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障碍,有烦恼没地方倾诉,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这些心理障碍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经常不能够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甚至不愿意回家。 2.性格上存在着缺陷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开,基本上属于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中由于长辈精力有限或者处于对孩子的溺爱,对小孩的管教不严,使得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时由于缺少父母的爱,孩子感情上缺乏依靠、内心的活动很难向外倾诉,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根据对留守儿童是否愿意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18%留守儿童认为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48%的表示别人叫我去才去,显得内向、不积极。 3.认知行为上存在着偏差

儿童对于公众的道德价值观念和主流的行为模式的学习,最早来自父母。学到的价值观念将内化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最终转化为行为准则。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没有积极引导,导致认知水平较差,孩子有疑问都无法得到解答,使得他们不能对事情有个正确的认识,造成认知行为上存在偏差甚至出现偏差,具体表现在自我认知和价值观上,如,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烈和享乐主义、功利主义。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344e41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