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部编九下《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

2022-03-27 03:11: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4、部编九下《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欢迎阅读!
词曲,教案,精品

24 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诗词曲的内容。

2.了解五首诗词曲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3.反复诵读,提高感受诗词曲的音韵美、江陵)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他自幼从

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安史乱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辛弃疾(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作者介绍”

意境美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背诵、品析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诗词曲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这五首诗词曲的内容。 2.了解五首诗词曲在体裁、形式上的特点。 难点:

提高感受诗词曲的音韵美、意境美的能力。

课时安排 2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古典诗词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认识古代社会、传承华夏传统、弘扬人文精神和提高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今天,让我们共同来鉴赏几首古代诗词曲,感受其独有的魅力。 预习展示 1.走近作者

⑴提问:有谁能把预习中搜集到本课作者的信息介绍下?

⑵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岑参 (715770),荆州江陵(现湖北



文天祥(12361283)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2.相关作品

《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诗中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本诗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1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的散曲作品。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探究主题

这五首诗词曲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明确:

《十五从军行》通过主人公的遭遇,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的思想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

《过零丁洋》抒发了忧国之痛和愿为国捐躯的满怀豪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揭示了我国封建统治者给老百姓带来沉重苦难的事实,表达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赏析探究

1.背诵《十五从军行》后,简要回答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描述了一位少年从军六十五年后返回故里看到的情景.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的思想感情

2.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名句。

明确: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整句写出了雪后美景,用春花比喻冬雪,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中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令人感不到雪后的寒冷,而是春天



的欣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1.背诵默写。

⑴分组齐背前两首诗。

⑵全班默写前两首诗,同桌互相评判。 2.自由朗读。

⑴学生自由朗读后三首诗词曲,直到能背诵默写。

⑵教师过度导入新课。(略) 赏析探究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

明确: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带往北方囚禁,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是说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衷心将永垂史册。“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后人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文天祥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其壮烈情怀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精神。

2.简要说说《过零丁洋》这首诗对后世有怎样的影响?

明确: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自"五四运"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

2


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3.张养浩说“亡,百姓苦”,可为什么又说“兴,百姓苦”呢?

明确: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4.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归纳总结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词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那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曲作品,那富有民族性精华的古典诗词曲,在今天仍然有着无可比拟的美感教育作用,依然被人们所喜爱,这也就是古典诗词曲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情况

情况

习非常充分,

成功之处

用,加之探究很高,所以,没有障碍。



蕴比较含蓄,

不足之处

久远,学生对是很深入,待加强训练。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3747a1df3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