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古诗散文化改写探究《涉江采芙蓉》的叙事角度

2022-08-01 10:1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通过古诗散文化改写探究《涉江采芙蓉》的叙事角度》,欢迎阅读!
散文化,叙事,古诗,改写,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过古诗散文化改写探究《涉江采芙蓉》的叙事角度

作者:李黎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20年第02

古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新课标对教与学的關系提出了明确而丰富的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诗词的意境,找出构成意境的意象,把握诗歌具有结构跳跃、语言凝炼等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散文化改写,在准确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细节描写,对人物、环境做具体刻画,对故事情节也可以做一定的补充,使内容更加丰富,从而更加接近原文所表达的思想。由于古诗言简意赅,通过散文化改写后,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下面以《涉江采芙蓉》教学为例,谈谈散文化改写古诗对探明叙述角度的意义。 一、《涉江采芙蓉》的诗情画意

《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一中的经典诗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经典篇目。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首诗共40字,文字本身的信息是有限的,究竟是思妇诗、闺怨诗还是为了表达男女双方的互相思念呢?光是从诗歌字面是难以得出答案的。在讲这首诗时,我组织学生将其改写成散文,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融入阅读者的独特情感体验,得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古诗文字洗练,意思又富于跳跃性,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找出诗歌的意象,遵循诗人的写作思路,或者按照诗歌行文规律,或者通过现实生活经验对诗文结构进行变通、还原甚至整合,辅之以想象和联想,就能把有限的文字内容给出的那些有限、模糊的意象,描摹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或一个连续的过程。因为将诗歌散文化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原作的再创作。加之适当的环境描写,补充或渲染出诗歌特定环境下诗歌叙述主体的活动氛围,就构建了诗歌主人公的活动情景。我们发现,虽然诗词给出的信息是一定的,但不同的阅读者通过散文化改写后,那些原本情节简单的古诗内容变得丰富许多,因为阅读主体的体验不同,他们会对诗歌的情境进行渲染,或者在情节上加上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于是呈现出不一样的理解。 二、《涉江采芙蓉》散文化改写

按照如下步骤完成《涉江采芙蓉》的诗歌赏鉴:首先布置课前预习,查找与《古诗十九首》有关的背景资料、内容资料,查找采莲的同类诗歌等;在上课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自由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3d31c7629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