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音乐风格教案

2022-09-27 15:04: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世纪音乐风格教案》,欢迎阅读!
中世纪,教案,风格,音乐



(一)音乐风格

艺术风格:音乐作品是独特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产物,是作曲家主观精神与与作品的客观特征相统一的艺术体现,具有其能够感知和体验难以说明的独特面貌。音乐风格的本质是音乐艺术美在多种形态上的体现。

音乐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一致性。音乐风格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身的多样性,音乐家主观精神世界和创造才能的多样性,不同时代对艺术要求的多样性,不同欣赏者对音乐艺术的需要和兴趣的多样性,决定了音乐艺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状况上的表现实质、内容、形式和美学意义上的多样性。也就规定了音乐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音乐风格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作曲家创作风格必然为其所生活的特定历史时代、国家、民族文化的审美特征所制约。

音乐风格多样性和一致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1.格里戈利圣咏:公元6世纪,罗马教皇格里戈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仪式后,把教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成一册《唱经歌集》,即格里戈利圣咏。它是单音音乐,由男声用拉丁文演唱,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旋律有音节试、花唱式、咏唱式三种类型,节奏自由。它追求超脱于现世的“彼岸”精神,排斥世俗情感。调式沿用古希腊调或名称,但排列相反,自上而下。

2. 奥尔加农”是欧洲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公元9世纪,从事宗教活动的僧侣音乐家开始在格里高利圣咏的单线 条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调。于是,这个所加的曲调与原来的旋律就构成了一种简单的“复音”形式。这种“复音”形式就是“奥尔加农”。后来,世俗音乐的繁荣促进了宗教音乐的发展,奥尔加农这种“复音”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在圣咏旋律的上方加八度、四度、五度音程。到1213世纪,经巴黎圣母院的作曲家的发展,“奥尔加农”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增强了各个声部的独立性。由于声部的独立性加强,原来的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已不再是音乐的主线条了。随着旋律也变得复杂起来,声部之间的对位逐渐严格。于是,复调音乐就正式产生了。“奥尔加农”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复调音乐的发展。

3.有量记谱法:在平行奥尔加农的基础上,人们加入各种协和音程,使用一音对多音的技巧,开始运用反向进行,使两声部在旋律进行上获得了独立;从此结束了单声部圣歌和早期奥尔加农的无节拍状态,获得了节奏上的独立,导致了记谱法的重大革新,能使两声部准确协调的有节拍的记谱法出现了。

(三)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

1




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主要标志是:1)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文化精神得到新的体现2)从绝对信仰和神秘主义的宗教向理性新年和科学探索时代过渡;3.提倡人类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崇尚“人本主义”思想,现实生活成为艺术所关注的中心内容和题材;4.理性和有没成为重要的艺术求,理想的形式与谐和成为艺术的标准。对欧洲音乐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佛兰德斯乐派:德兰德斯乐派(又称为勃隆第乐派或弗兰德斯乐派),是指1450-1600在法国北部、比利时及荷兰南部地区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乐派之一,另外的主要乐派有勃艮第乐派等。

史料记载,这一地区在当时又被称为尼德兰区域。20世纪初,史学家们为了使历史上政治、文化、地理的名称更加吻合,常把尼德兰第一乐派称为勃艮第乐派,把尼德兰第二乐派、第三乐派称为佛兰德斯乐派,即狭义上的尼德兰乐派。佛兰德斯乐派使复调对位音乐展到盛期,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他们把世俗曲调作为弥撒曲和经文歌的定旋律,而且常采用尚松、牧歌、维勒莱等世俗声乐体裁进行写作。

贡献:15世纪中期以后,佛兰德斯乐派进一步发展了复调音乐,表现在: 1)强调复调中各声部地位平等,都具有呈现主题的功能。

2喜好较为丰满的音响,出现简单的和声结构(三和弦形式完整出现),假低音技巧和兰迪尼终止式被正格终止和变格终止取代。

3)弥撒曲以四个声部为主,有时甚至采用五、六个声部,作曲家也常把四声部拆为二重声部,形成一种对比强烈的二重风格。

佛兰德斯乐派的代表作曲家按年代顺序可分为三类: 1)早期(约1450-1490年)代表

奥克冈(J.Ockeghem,约14251497,是佛兰德斯乐派第一代作曲家,他历经法国三代君王,长期在皇家小教堂供职。他的音乐深受勃艮第乐派的影响,创作的弥撒曲庄严宏伟,旋律宽广,音响丰富;在模仿复调上有较高的造诣,创有一种“迷你卡农”形式。现存的宗教作品有13部弥撒曲,1首安魂曲,1首信经和10首经文歌等;世俗音乐主要有26首尚松。常被人提及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经文歌《感谢上主》,这是一首三十六个声部的卡农曲,主题在不同声部回旋9次之多。(格CD2\Track20

2)中期(约1480-1520年)代表

若斯坎JosquindesPres14401521佛兰德斯乐派第二代作曲家,奥克冈的学生。他致力于复调技术的革新,其中最典型、突出的成就反映在经文歌的创作方面,强调各声部旋律的同等作用;同时音乐不再像数学模式那样进行,而在描绘歌词的意境、表情达意方面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若斯坎留存下来的作品有18首弥撒曲、100首经文歌和70余首尚松等。(格CD2\Track22CD2\Track23CD2\Track24

3)晚期(约1520-1550以后)代表

2




拉索(OrlandodiLasso15321594,佛兰德斯乐派第三代作曲家,是继若斯坎之后佛兰德斯乐派的又一个重要作曲家。他精通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种音乐体裁,作品涉猎弥撒曲、经文歌、意大利“牧歌”、法国“尚松”和德国“里德”,重要的代表作为无伴奏合唱 《回声》等。如果我们把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看成是中世纪以来声乐复调艺术发展的顶点,那么拉索就是这个领域的集大成者。他的音乐特点是:①初步建立了T-DD-T的和声功能圈。

②在弥撒曲的写作中,定旋律tenor声部的圣咏旋律被世俗曲调取代。

③奠定了复调艺术的两种写作类型:一是对位化写作,它以模仿原则为主,各声部连绵不断地独立发展,少用终止式,前后一气呵成浑然一体,代表形式是卡农曲与双重卡农曲;二是对位和声化写作,它在复调织体中使用和弦进行,多用终止式,段落分明,有明显的收束感。

④创作风格:明净、质朴而又含有一种动态的情感美。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467df3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