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看《名利场》中利蓓加进入上流社会的过程

2023-01-03 07:2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看《名利场》中利蓓加进入上流社会的过程》,欢迎阅读!
马斯洛,名利场,上流,视角,层次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看《名利场》中利蓓加进入上流社会的过程

作者:霍韶博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8



霍韶博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 漳州 363000

要: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次由低向高排列。笔者认为,《名利场》中的利蓓加从满足最初的基本生理需求到最后进入上流社会进行自我实现这一过程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五层需求基本吻合。把马斯洛需求理论运用到文学领域,希望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提供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理论;需求;上流社会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174-02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1811-1863)是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小说家,他的小说以“讽刺”而著称。在他的作品中,《名利场》被认为是最好的一部。在小说中,利蓓加是一个把金钱视为一切东西之上的年轻聪明的女孩子,为了进入上流社会,她撒谎、欺骗,运用所有能够运用的女性手段,并且把男人当作她的跳板。虽然她进入上流社会不久后便如昙花一现般失败,但是这一过程把人物形象鲜活地展现出来。笔者运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分析她进入上流社会的过程。

一、生理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马斯洛认为,生存的需要,如对水、空气、食物和睡眠的需要是人类需求层次结构中最基本、最本能的需求。因为得不到最底层的需求,人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只有当一个人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才能谈及其他问题。

父母死后,对利蓓加而言,生存就是这个阶段最大的事情。利蓓加需要钱来生存。因为妈妈是法国人,所以她会说流利的法语。因此在她17岁的时候平克顿学院的平克顿小姐雇佣她为法语老师,得到的报酬是免去一些生活费并且一年可以有几个便士。就这样,她被当做订有工读合同的学生,业余时间,她也可以从平克顿小姐的学校学到一些知识[1]。一个人必须有某项技能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因此在学校期间,她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学习,并且努力练习钢琴。因为有了钢琴这一技之长,平克顿小姐才让她当那些低年级学生的钢琴老师。然而她却告诉平克顿小姐:“我的工作是教法语而不是音乐,你想让我教,可以,请付费。”从那时起,他们便经常吵架,利蓓加告诉平克顿小姐:“给我一笔钱,或者把我从这里赶出去,在一个贵族家庭里给我一个家庭教师的职位,如果你想,你就可以。”

为了保持自己在这个学校的地位和名声,平克顿小姐在毕脱爵士家里给利蓓加找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就这样,利蓓加毕业啦。在这个阶段,她不仅仅学到知识,还找到一份新的工作,她继续生存下去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

二、安全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一个人的生理需求满足以后,安全需求便开始对人的行为产生驱使作用。安全需求大体包括稳定的收入、健康医疗保障、和善的邻居、安全的住所等需求。利蓓加到达毕脱爵士的家里以后,对于她来说最大的任务莫过于得到主人的信任,以获得稳定的收入、安全的住所,简言之,就是一个使她有安全的避风港。在这个期间,不管她做什么,都是由这个目标所驱使——成为这个家庭和团体里被接受的一员。

她的第一个目标是毕脱爵士,这个家的主人。她用自己的耐心读他的每一份报纸,替他打理庄园,一步步变成他的亲信。作为家庭教师,她教爵士的大女儿读很多有趣的书,并承诺为淘气而惹麻烦的妹妹保守秘密,条件是妹妹要做个好学生并且喜欢她这个老师。这个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毕脱爵士的姐姐克罗莱小姐,拥有70000英镑的最富有的人。当她在这个家住着的时候,利蓓加事事按照她要求的做,尽力迎合她,并且每天晚上为她读书直到她睡着。

利蓓加在这个家逐渐受到欢迎,这除了她可以使他们感到快乐以外,还和她的美貌、知识、音乐天赋、社会技能分不开。利蓓加清楚地知道,得到整个家的信任是第一步。笔者认为,利蓓加在这个阶段所做的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安全需要所驱使的。她做到了,并且拥有了稳定的这佣关系,安全和善的环境,主人和信任,毕脱爵士的家成为利蓓加的避风港。

三、爱和归属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当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满足以后,人类的第三种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便成为人行为的主要驱动力。这种需求是跟个人关系有关的,即归属感,它包括友谊、亲密关系、家庭。也就是说,当人的一些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类的精神需求便开始占据主导作用。此时的她已经得到了主人毕脱爵士的信任,然而,她对眼前的这一切并不满足,她还想要有亲密的关系。虽然她在毕脱爵士的家里很受欢迎,但是她并没有真正获得归属感,因为她不过是这个家庭里的一名家庭教师。她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满足她对于爱和归属感的需求。

除了女儿,毕脱爵士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匹特克罗莱,二儿子是罗登·克罗莱。根据克罗莱小姐的意愿,在她死后,她的遗产由罗登克罗莱继承。利蓓加暗暗地想,如果可以和罗登结婚,那么,她就有了归属感,也可以进入上流社会。对于利蓓加而言,让一个男人爱上自己不是什么难事。很快,罗登便疯狂地爱上她。他认为利蓓加太聪敏了,她可以解决所有的困难。就这样,她和他私自结婚了。因为她知道,他们的婚姻一定不被克罗莱小姐所接受。罗登很满意利蓓加,他觉得他从来没有看见一个女人在欧洲在面对债主时可以淡定从容地像一个男人。有人说她似乎背弃了父权社会所定义的女性美德,有失清白。但是,在这个阶段,对于利蓓加而言,她不过是在满足自己爱和归属感的需求,而罗登恰好就是她归属与爱的实现者。

四、被尊重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类已经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以后,被尊重的需求便是人行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决定因素。所有人都有被他人尊重的需求,利蓓加也不例外。成为罗登的妻子远远满足不了利蓓加的需求,因为她知道,只有被罗登的姑妈克罗莱小姐所接受,她才能获得尊重,并且才能使她的丈夫成为遗产继承人,也可以使她成为一个真正的富有女人,从而成为上流社会真正的一员。

利蓓加让她的丈夫给克罗莱小姐用真诚的语言写信跟她道歉,但是克罗莱小姐并没有原谅他们。虽然请求原谅得到失败,但是毕竟跟罗登在一起后,他们经常一起去参加一些聚会。在布鲁塞尔的在一次聚会上,她既闪耀又有魅力。她到达的很晚,容光闪耀,衣着完美并且很快被一些显要人物包围着,好像所有的光环从一开始就属于她。这种被包围的感觉使她觉得备受


尊重,她终于一步步尝到了进入上流的“甜头”。在这个阶段,她在为被尊重而努力着,跟着罗登,她在一点点向上触摸着上流社会。

五、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指的是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马斯洛把该阶段解释为人类想要通过自己努力尽可能地得到自己可以得到的东西,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需求主要是指使自己的目标、理想、抱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自己越来越优秀,逐步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罗登的父亲死后,匹特克罗莱变成了匹特爵士,并且成为了这个庄园的主人,这意味着,罗登一无所得。当她意识到她丈夫罗登的无能之后,开始了自我实现之旅。当她和丈夫被邀请参加老爵士的葬礼时,她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她还为匹特爵士做饭、唱歌并奉承他,一步步得到了他的信任。最终匹特爵士为她把她引荐到宫殿,还为她买了很多配饰,这是匹特爵士背着自己的妻子为她买的。在她进入宫廷后,她收到了斯丹恩侯爵的岗脱大厦邀请,从此便频繁出现在伦敦的时尚圈里,很多贵族的门都为她敞开了。但是,她生命中最巅峰的时刻便是她在岗脱大厦的字谜表演。她的精湛而逼真的表演竟然征服了国王!在晚餐时间,她的座位被安排在殿下的旁边,这是她得到的最高荣誉。

她就这样进入了上流社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邀请和尊重。这使她兴奋、快乐、满足,并为自己感到自豪,使她变得很有成就感。

父母死后,利蓓加连温饱问题都没有着落,在这个阶段,她整个人的奋斗目标就是解决温饱问题,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她被当做订有读工合同的学生,在平克顿学院教法语并且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也能得到几个便士,除此之外,她还抓住每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努力增强自己的技能,一步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在第二个阶段,她离开平克顿学校后,做了毕脱爵士的家庭教师,凭着自己的聪敏、善解人意、美貌和知识赢得了毕脱爵士和两个孩子以及爵士姐姐克劳莱小姐的信任。得到了主人的信任,拥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自己的安全需求。在第三个阶段,她和克劳莱小姐的财产继承人罗登秘密结婚,满足了自己爱和归属感的需求,罗登是她归属感与爱的实现者。在第四个阶段,跟罗登结婚后,她利用上流聚会,依靠自己的魅力,满足了被尊重的需求,并开始一步步步入上流社会。在第五个阶段,当她意识到婚事不被克劳莱小姐接受并且丈夫罗登最终无法助她进入上流社会时,她开始了自我实现之旅。先是赢得了罗登的哥哥匹特爵士的信任,最终通过匹特爵士的引荐而进入宫殿,并且在斯丹恩侯爵的岗脱大厦进行了精湛和逼真的表演,征服了国王!就这样进入了上流社会,让自己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笔者在此文中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读了《名利场》中的利蓓加进入上流社会这一过程。从一个贫穷的父母双亡的女孩到最终进入上流社会,利蓓加的行为都是由自己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所驱使的,这些欲望就是她行为的推动力,她竭尽所能实现了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1William M.Thackeray. Vanity Fair[M]. Shanghai: Shanghai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Press2008.

(责任编辑 姜黎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4d433da4a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