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寓言故事

2023-05-04 02:09: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不耻下问的寓言故事》,欢迎阅读!
不耻下问,寓言故事

不耻下问的寓言故事

不耻下问的寓言故事

子贡(1)问曰:“孔文子(2)何以谓之(3)文也?〞子曰:“敏而好学(4),不(5)下问(6),是以(7)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第五》) 【注解】

(1)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生于西元前520年,可能卒于西元前 456年,春秋时卫国人。善于经商,有口才,列于孔门四科中的“言语 科〞,是“孔门十哲〞之一。

(2)孔文子:孔圉(圉,音“雨〞),谥文,生卒年不详,春秋卫国大夫。 (3)谓之:被称为。

(4)敏而好学:聪明勤学。敏,聪明。 (5)耻:羞耻。

(6)下问:向年纪、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7)是以:所以。 【故事阐述】

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谦虚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生前的为人配得上那样的谥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非常聪明,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而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明白了。

后来“不耻下问〞就用来比喻不以向身分较卑微、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也可形容人谦虚好学。 【讨论】





1 3


(1)一开始,子贡为什么认为孔圉配不上“文公〞这样的谥号?

(2)孔子认为孔圉有什么过人之处,所以卫国国君赐给孔圉“文公〞这个谥?

(3)平时学习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你会求教于别人吗?你是如何克服羞于开

的心理障碍的? 【造句练习】

例:不明白的就要不耻下问,才不会弄巧成拙。 例:谦虚好学,不耻下问,所以他才练就一笔好字! 【相似成语】 虚怀假设谷、询于刍荛

不耻下问读后感:

清晨,窗外飘起了毛毛细雨,我惬意的拿起一本《不耻下问》的文章开始读。

它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叫孔圉,他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受到人们的好评。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

啊,孔圉那种勤奋好学,为人谦虚德尔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有句话说得好:“问〞常常是翻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市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老师的嘴里也常念叨着:“善问的孩子比成大器。〞可能是因为老师的一番话,使得我们班出了几个爱问家,有时连芝麻丁点的琐事,也要向老师问得个清清白白!

而我,可没有他们那么大的勇气,总觉得向老师或是向学识差的人请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应此,当我遇到问题需要解答的时候,很少去请教学识差的人和老师,最多也只是问问成绩好的同学罢了。

但看了这个成语故事后,我明白道:向别人请教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1812f335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