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明比较概论-中西比较文化导论

2022-03-27 16:54: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西方文明比较概论-中西比较文化导论》,欢迎阅读!
比较,中西方,导论,概论,中西

中西方文明比较概论资料



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一、文化与文明的概念辨析 文明与文化的语源学

这里首先对文明与文化这一对概念进行分析评述。无论中西语言脉络,“文明〞与“文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历来都十分模糊笼统。在中文世界中,“文明〞、“文化〞一般具有复杂、文饰、教养等意义。当代英语世界的一般用法,是将文化视为行为方式的总体,而将构成行为方式根底的物质条件视为文明。

“文明〞概念,一般用以指称特定时期、特定类型的文明中包含政治制度在内的社会建制与其精神文化根底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文、文化或人文两个概念出现很早。早在?易经?中就有“物相杂,故曰文〞的说法。与此相关的说法?易经?中还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书经·尧典?则称“经天纬地曰文〞。?礼记?中说:“文,彩也、美也、善也。〞这里的“文〞都是相对于自然秩序的野蛮、蒙昧而言的。至于文明的概念,?易经?中则有:“文明以止,人文也。〞?礼记?称:“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乐记?解释说:“志起于内,思虑深远,是情深也;言之于外,情由言显,是文明也。〞〔具有内涵的外化,即礼仪的含义〕此外?易经?还有“内文明而外柔顺〞的说法。总之,“文明〞、“文化〞在汉语中都具有复杂、文饰、教养等意义。

由于中国文化采取伦理-政治的进路,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曾指出,中华文明是一种以政治秩序为中心的文明?美国与中国?。这已成为当今中西学者的一个普遍共识

在西文中,culture〔英、法文均同,德文为kultur〕一词系从拉丁文的cultura一词繁衍而来。它具有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敬神等含义。至于civilization一词,一些学者认为是一个晚出的概念,十八世纪中期以后德国学者普芬道夫、赫尔德,法国学者米拉波等人开始使用这一概念。另一些学者则追溯到古代希腊罗马时期,认为与之相关的拉丁词汇多有教养、开化等意思。如Civilise(教养、开化); civil〔有文雅、政治等含义〕军事、武力等构成反义词。Civil与拉丁文的civitas〔城市〕civis〔市民〕同源,与希腊文中polis〔城邦〕意义相同。而politics〔政治〕正是从polis一词演变而来。换句话说,在西方语言的脉络中,“政治〞原本就具有“文明〞的含义。

据美国学者克鲁伯(A.L.Kroeber)与克拉克洪(khohn)在其?文化的本质?(The Nature of Culture)一书中的统计,仅仅文化概念的不同定义就有162个之多。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一些德国学者认为,文化是指称一切教化的物质方面,而文明则是这种价值的获得与保存。而德国学术界另一些学者却持相反的看法。他们将文化与文明视为对立的概念,强调文化是指宗教、艺术科学等具有理想的、精神的、较为高级的事物;而文明则是指具体的、物质的、较为低级的事物。如德国学者滕尼斯、斯宾格勒等人就持这种看法。这种将文明与文化相对立的概念,往往导致反现代文明、反技术主义等思潮的滥觞,因此,已为现代学者所不取。

法国学者马西维〔R.M.Maciver〕则认为,但凡人类努力去设法以统制其生活状况的一切机构与组织,都可以称为文明。但凡人类努力去设法以满足自己的内在的结果,都可以叫做文化。文明具有普遍性,而文化具有特殊性。按照这一看法,世界上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未必都能培育出一种文明。当代英语世界的一般用法,将文化视为行为方式的总体,而将构成行为方式根底的物质条件视为文明。

在东亚汉字文化圈中,近代日本思想家较早使用“文化〞这两个汉字移译西文Culture

无论是东西方的学者或语言文字,对文明〔civiilization〕与文化〔culture〕都属于使用频率极高而又极其模糊的概念。这也反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明不同起源和开展变化的结果,正如主张文明冲突论的亨廷顿所指出的,冷战以后,各种各样的文化之间的差异、互动、冲突走向了中心舞台。尽管以文明与文化为题目的论文,著作,学术刊物和研究机构不计其数,但对于这两个概念及其内在关系,却始终未能达成一种广泛的共识。 每当我们谈起这两个词的时候,容易陷入因界定概念而争论不休的困境。简而言之,文明的要素是技术,制度。所谓“文化〞,是指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分别开展起来生活样式,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

文化有许多方面的含义,一般而言:一,文化可以指一个社会的产物,就是人们所说的高雅文化,艺术,文


中西方文明比较概论资料

学,音乐和群众文化。二,人类学者在一个更宽泛的意义上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家庭结构,以及人们所赋予它们的意义。三,其他学者,尤其是政治学家,把文化视为某种主观的东西,意味着信仰,价值观,态度,取向,假定,哲学,也即一个特定群体的世界观。

综上所述,从哲学意义上看,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文化是文明的内在价值,文明是文化的外在形式。西方文明也好中国文明也好,最主要的,一个是社会建制,一个是文化。所谓社会建制institution social〕就是社会的各种制度的总和,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各种制度,这各种制度就像一个网络,我们每个人就生活在这个制度构成的网络里。

在中国文化中,既没有绝对的至善的上帝,也不大相信现象界之外有一个本体界,中国文化相信人生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就是历史-社会中的意义。

二,轴心时代的突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他认为,在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老子、孔子,印度有释迦牟尼,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三千年的开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而且这些地域的不同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开展出来的,并没有互相影响。“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忆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第14页,华夏出版,1989年版)

在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时代,或者叫“哲学突破〞〔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语〕的那个时代,三大文明就确立了不同的路向。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到底差异在哪里?用余英时比拟简化的说法,那就是内向超越与外在超越的路向不同。这个说法简化了一些,但是还是能借用来说明很多问题。外在超越是希腊罗马以来西方世界超越的路向,逻各斯也好,本体界也好,要不然是至善、绝对的上帝。中国不然,中国至少从周代开始,就确立了我们所说的周文——中国的人文传统,它的超越界向人世内倾。在中国文化世界里,人生的意义不是向外在的超越之源诉求,它就在现世,是在历史中追求人生意义,所以它没有救赎、神启这些基督教神学的观念。

其实世界各大文明都有这两个面:超越面和内在面。只不过比重不同,中国也有超越面,只不过越到晚近,向内在面的倾斜度越高。



三、学习中西比拟文化概论的意义

在马克斯·韦伯看来,文化是社会行动的产物,因为人们做事要与某些理想、态度与价值观取得协调,所以文化就产生了。因此,我们要想理解历史上的人物的行动对于行动者的意义,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住并且阐释清楚,历史到底是什么。这是第一种意义。

其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从何而来呢?就是从文明文化的历史中来。依据韦伯的理解,文化史学,“就是对人在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们赋予生存之意义,及为不同价值建立等级的理解;而政治行动,则是在一些我们不曾选择的情况下,维护这些价值的努力。这些价值构成我们的共同体,甚至我们的存在。 因此,我们的课程将特别着重文化中的价值系统特别是其终极关切〔ultimate concern〕与社会政治思想与社会建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中国文明发生开展之间的影响与关系。

四、余英时的?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

1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并不是对立的;

2只有个别的与具体的文化而无抽象的普遍的文化,因此,检视文化传统必须注意其个性。 3文化的价值系统是什么?一种文化中,各种价值构成的结构性关系。

仅从文化具有超越的源头一点而言,中西文化在原初并没有什么分别。但从超越界与现世两者的关系着眼,则有需要注意的东西在。

4超越世界与现实世界在中国文化中是相互交涉的。?中庸?里说:“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中西方文明比较概论资料

南亚的佛教教理区分真谛与俗谛,两者是截然两分的;后来汉化的佛教——禅宗则主张真俗交融,“担水砍柴,无非妙道〞。

5内向超越的文化没有组织化的教会,因此,超越只是个人的事;

6中国文化的超越之源,没有预设客观化、形式化的上帝,因此法律往往没有绝对的神圣性,往往占不到最高的位置。

7儒家学说与人的尊严。人心之中自有一种价值自觉能力,这是人的尊严的依据; 8中国文化的内倾性格,强调“人能弘道〞,“为仁由己〞; 9中国文化认为,人与天地一体。这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10作为内倾文化,中国文化更注重人文领域的问题;

11中国文化没有预设客观化形式化的上帝的观念,因此法律没有绝对的神圣性,往往占不到最高的位置。 12中国文化与民主,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未来。 思考题 文化与文明 轴心时代

中外文化比拟研究的相异之点 中国文化的特性是什么 中国文化的未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1ea4ce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