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伦理管理文化差异比较

2023-02-17 00:2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西方伦理管理文化差异比较》,欢迎阅读!
中西方,文化差异,伦理,比较,管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范文大全





中西方伦理管理文化差异比较

首先,不同的伦理管理逻辑起点: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人性假设。 人性假设不同,形成不同的管理理论。管理的人性假设,即管理主体对管理对象所持的态度,因此常说为人处世,如何为人决定了如何处事。东西方的人性假设本质上区别是人性善与人性恶,相对应的形成德治论和法治论的管理思想。中国伦理管理文化的人性假设出发点是人性本善。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是以人性本善为主流的。时至今日,我们对人性的估计也受传统影响,存在道德人这种人性认识,对人的自觉性期望很高。“人性善”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原始人类是一个群体,需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是人类永恒的共同需求。因此,企业领导人应该懂得人性,他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儒家文化是通过礼乐教化强调做人的准则,从而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文明与和谐。

西方文化传统中对人性的认识与中国传统文化明显不同,西方文化对人性的认识基本上是性恶论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一直把人看作是有“原罪”的人,人甚至是由于“罪恶”才出生的,人又与生俱来的罪恶本能,所以对人性具有恶的一面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西方普遍的“经纪人”意识使人们对“人”始终保持一种合理的不信任,西方管理更强调制度化、法制化,硬性管理占主流,法律在中国道德化,道德在西方法律化,法律至高无上,西方传统重法律,轻道德,中国传统重道德,轻法律。

第二,不同特色的伦理管理文化:伦理式与契约式的管理文化。

中国管理文化是农耕文明的结晶,自然经济为基础,伦理式管理为特征,西方管理思想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商品经济为基础,契约式管理为特征。

在中国社会,“伦理”是一个现实的概念,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是一个最能体现中国人道德思想和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概念。儒家伦理是从现实的社会、现实的人出发表述自己的伦理思想,并以此去规范人们的行为,这种现实的本源即是家庭,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的伦理性道德,就成了人们日常行为的主要价值取向。治理方式上是以礼治国,社会结构自然就产生了以“孝”治天下的基本方略。治国首先要齐家,齐家首先要修身,家国同构,由家庭人伦理而广之,形成了家与国的难解难分,由此而产生了忠孝同构,为国尽忠和为父尽孝是一个道理。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古典西方国家则是建立在部族的废墟上。以古希腊为例,其城邦国家形成后,治理的基本方式就是社会契约。正是因为这一社会基础,西方的社会学和政治学理论中才会诞生出社会契约论。

第三,不同的伦理管理手段:感性与理性、心治与法治的管理手段差别。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用综合、辩证的思维去把握事物,用个人直觉和内心感悟去认知事物,它本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和谐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提倡个人对家庭、社会、国家

1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范文大全



的责任感。一切管理都以“修己”为起点,达到“安人”的目的。西方管理伦理强调实证,通过实证观察数据来验证假设,发现规律,强调理性,排除对事物认识中的情感因素,强调人的行为的合理性,强调分析,通过分解或对事物构成的细微分析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强调形式逻辑,追求建立严密的合理化演绎体系。强调个人的自我利益,弘扬个人的价值,主张权利与义务清晰的制约关系。

中国传统管理伦理的手段是制度、人情与心治相结合。以人的情感来调控人的行为是中国管理的重要特征。在社会互动或交往中人们首先考虑的是感情上的亲近性,考虑的是对他人的感情上的关心、体谅和爱护,即要讲人情。认为情感需要的满足、人情的浓郁是组织凝聚力的来源。同时,管理者先正己身再正人心,将心治作为一种激励机制达到管理的目标。西方管理伦理的手段是理性与法治相结合。在管理方法上善于思辨,重视逻辑推理,依靠科学试验,具有经验论的传统,把管理理论建立在感性丰富、知识清晰的基础上。在管理过程上不重人情重制度,将人与物视为同样的要素进行配制和使用。

第四,不同的伦理管理目标:组织和谐和组织效率的不同管理目标。

中国传统的管理伦理的目的是以和谐为核心的目标系统。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儒家管理思想非常强调管理伦理的和谐理念。西方管理伦理的目的则是追求对设定目标的价值实现。西方管理伦理把各种条文、规章制度、程序、标准等一系列规定基础,明确组织内每个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为某个价值目标去努力。西方管理伦理主张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讲求效率,强调最优的方案,即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好的质量和最高的利润。

第五,不同的社会信任程度:低社会信任和高社会信任的差异。

西方社会文化根基是个人本位、团体格局,中国传统社会则是伦理本位、差序格局。中国的社会发育,不是走向强化“国”的道路,就是强化“家”的道路,即不是私人利益就是国家利益,不是商业化就是行政化。

信任是人类关系与活动的润滑剂,由于社会信任程度的区别有时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而信任是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现代市场经济的诚信关系以制度为基础,是一种普遍的信任,这种信任不是存在于某些人或某些群体之间,而是存在于整个社会。所有人,无论是相识的,还是不相识的,都可以互相信任。这种信任被美国社会学家福山称为高度信任,是市场经济成功的基础。

中国人的信任是比较狭窄的,因为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最大的特点是家族文化和宗族文化,信任便与血缘、地缘、业缘相联,便有了家内外、亲缘内外、地缘

内外,圈内外、业内外的信任程度的区别,做什么事都想找自己人,有自己人好办事。而要走出狭窄的信任圈,我们现在最欠缺的是中间社会组织,这是市民社会的形成基础。中国的圈内信任不是依靠法规形成的,而是靠文化习俗、道德力量的支撑,属于伦理关系建立的信任。中国人要打破自身天然的圈内信任系统,

22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292f05d8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