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第二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

2023-02-07 08:2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第二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欢迎阅读!
思考题,答案,参考,课后,社会主义

第二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新)

一、名词解释

市场: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 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

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

增量改革: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渐进式改革: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 二、简述题:

1、简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及运行特点

基本特征:

1)在决策结构上,实行中央集权控制。

2)在动力结构上,忽视物质利益刺激,实行平均主义原则。

3)在信息结构上,实行计划指令的纵向传递,全部经济活动都纳入计划的轨道,企业行为基本不受市场信号的制约

4)在所有制结构上,追求“一大二公”、实行“穷过渡” 运行特点:

1)企业对瞬时出现的情况作出如下反应:一是使产量与当前最稀缺的资源相适应;二是实行强制替代,即由短缺引起的投入组合的更改;三是根据可得到的投入品来决定产出构成。

2)在追求高经济增长率目标的驱使下,从上到下存在强烈的数量冲动。

3)由于企业不承担投资决策的责任,这会使投资需求大大超过可供分配的投资资金,引起“投资紧张”

2、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则遵循产权规则,排他性产权的确立是市场机制有效协调微观决策的必要条件。

2)决策分散化

分散化的家庭和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在给定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根据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独立地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并承担相应的经济后果。

3)自由和平等竞争

市场经济作为契约经济,所有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人的地位和机会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他们在机会均等、公平交易准则的约束下自由地参与市场竞争。

4)市场价格协调微观决策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作为显示资源稀缺性程度的信号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它能自动协调微观决策。

3、阐述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并阐述渐进式改革在我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渐进式改革的特点:

1)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即我国的改革不仅完整保留了原先金字塔行的等级构架,而且通过原先等级构架中的领导人组织市场取向的改革,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渐扩大的过程中逐渐减小等级规则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增量改革,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


革。

3)先试点后推广,即在局部范围内取得改革的经验,然后再在全局范围内推广改革经验。

渐进式改革在我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1)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而既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进程,又使社会主义制度适应现阶段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2)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判断改革的成效,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在稳定与发展中积极推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4)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适时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行政治民主化。 三、论述题

1、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1)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通过放权让利,把计划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二大上,“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被正式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2)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在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在此指导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并进行了具有明显的市场取向的改革。

3)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市场与计划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调节与是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4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在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是生产力。党的十六大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2)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其次,按劳分配原则需要通过市场交易关系才能实现;最后,即使是公有资产,其价格也应该反映资源的稀缺性,而这会或多或少影响到按劳分配的实现过程和实现形式。 3、试述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塑市场竞争主体

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为核心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实施国有企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29ef422a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8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