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鹧鸪词》

2023-01-13 12:1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益——《鹧鸪词》》,欢迎阅读!
李益,鹧鸪

李益——《鹧鸪词》

【年代】:唐【作者】:李益——《鹧鸪词》【内容】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赏析】:这是一首乐府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收录《鹧鸪词》三首,有李益的这首和李涉的两首。

李涉诗云: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 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 惟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

李益与李涉在诗中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来烘托气氛,为所要表现的主题服务。

可见《鹧鸪词》在内容上均是表现愁苦之情的,而且都须用鹧鸪的飞鸣来托物起兴。

也就是说,《鹧鸪词》中少不了鹧鸪,此外鹧鸪在诗中还有切题、破题的作用。

两首诗不同之点是:李涉的《鹧鸪词》由怀古兼及游子行客之情。

他充分运用联想:看到湘江水深,想到屈原的沉江自杀;看到斑竹阴阴,想到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故事;听到鹧鸪的啼叫,触动自己羁旅的愁怀。


所抒之情,并非集中于一点,而是泛咏愁情。

李益的《鹧鸪词》,写一位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抒情较强烈,也更集中。

李益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湘江一带的女子。

诗的开头写她怀远的愁情,不是用直陈其事的方法来正面描写,而是用兴的手法烘托和渲染,使愁情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有韵致。 如前两句都是用兴的手法。 首句湘江斑竹枝又兼用典。

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为舜南巡而死,泪下沾竹。 这种染上斑斑泪痕的竹子,称为湘妃竹,又称斑竹。

诗中人看到湘江两岸的斑竹,自然会想到这个优美而动人的爱情传说,连类而及,勾起自己怀念情郎的愁绪。

正在这时,诗中人又看到引动她愁绪的另一景物,那长着锦色羽毛的鹧鸪,振翅而飞,且飞且鸣,其声凄清愁苦,听到鹧鸪的啼叫,更加重了她的愁绪。

鹧鸪喜欢相对而啼,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 大凡游子、思妇,都怕听鹧鸪的啼叫。

看到听到鹧鸪的飞鸣,自然会使这位思妇的愁怀,一发而不可收了。

接着诗句自然地过渡到处处湘云合一句,以笼罩在湘江之上的阴云,来比喻女主人公郁闷的心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62198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0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