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第8次危机

2023-04-05 19:27: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的第8次危机》,欢迎阅读!
中国,危机

中国的第8次危机——08年金融危机以及发展机遇

梅矩

摘要:通过阅读《八次危机》,了解2008年中国产生危机的原因分析,了解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对应对危机所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中国政府颁布的三农政策对危机所带来的影响,进而由国内的政策分析扩大到对目前国际贸易格局分布情况的认识,展望中国未来可行的战略发展方向。

关键词:八次危机,2008年,三农政策,国际贸易,战略发展

一、背景

1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实体经济方面,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动力,由最开始国内产能过剩的推力变为了外部需求为主的推力;金融体系上,中国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由核心国家的金融资本主导的国际经济新循环。

2国内经济结构矛盾——三大过剩与三大马车失衡的加剧。劳动力、金融资本、产能过剩进一步导致投资、消费、出口比例的失衡;内需不足,资本过剩投向股市异化与实体经济;外贸依存度2006年高达66%

3公司化地方政府“以地套现”:城市化主导的“高投资+高负债=高增长”发展模式形成。地方政府的财政金融权利上交,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因此地方政府唯有土地资源可以支配,以地套现

4三农政策:修复农村调节功能,支持三农,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医疗体系。

二、事件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的演变:200112月中国加入WTO带来外资大举进入;2002年中国完成金融市场化改革:2003年新政府换届各地开始进入第三轮圈地运动,投资过热和对外依存度上升,使中国经济以平均11%的增长率增长;在中国的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导致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致使中国出口严重下降,沿海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1国际外部环境:资本市场上的热钱大量转向原材料期货,造成其价格的严重波动,美国已经难以发展实体经济,只能通过创造国债和货币等金融资本来推动货币流向原材料市场,来向发展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

2 危机引发原因:资本在国内的扩张和出口产品结构的初步调整,使得中国经济受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提高(70%持续依靠外需拉动,中国的开发需求转向对外部金融市场的依赖。

3 解决:财政投资带动内需增长,新增投资4万亿元主要用于民生项目和涉农投资;稳定利率同时提高出口退税率以刺激出口,并且弱化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冲击



三、分析

属于中国九十年代中期转向外向型经济为主之后由外部因素诱发的输入性危机,依托其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来分散转移各种经济和社会成本,生于工业文明的经济危机发生时对城市乃至工业化进程和社会发展得冲击有多大,取决于城市多大程度上能将危机成本向农村和农民转移,向农村转嫁危机——城市“软着陆”,不能向农村转嫁危机——城市“硬着陆”——国家财税制度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外资控制高附加值值产业及出口,对中国经济占有主导地


位。

1危机成因:在发生危机前,国内经济都在比较大的程度上依赖出口拉动,出口需求下降——经济增长下降

2 应对措施:政府直接介入(追加国债投资,增发货币)化解市场失灵。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具体在投资中大力增加对于三农政策的投入——生产要素中的资金和劳动力回流到农村——修复农村对于危机转嫁的功能。e.g. 2003年,提出中部崛起战略,2005年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名的增加农村基本建设投入的战略

3在农村地区颁布具体惠农政策: 税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 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费

农村金融试点改革(互助银行、村镇银行、小额信贷) 农业综合补贴(种植,家电),推进农村低保 农村社保,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4惠农政策机制分析:

”三农”领域吸纳了国民经济中的部分过剩资本和产能(拉动国内过剩金融资本)惠农投入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提升内需)提供应对危机的社会基础,既生产因素向农村回流,使得农民与基层政府的矛盾冲突缓和(带动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但是缺陷是征地现象严重,不仅如此,还将扩大占有农村稀缺资源并使资源资本化的“亲资本”政策。 5 结论

可见,中国面临的经济输入型危机是不能依靠国内的政策来化解的,中国需要加入国际贸易规则的定制权,尽力摆脱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依附地位。



四、目前资本全球化的难题

理解这些难题有助于中国探索出可能的贸易体系制度美国近期货币增发和债务增发两手并用,意味着这种法西斯化的国家既然延续政府凭借强权无度扩张信用的“路径依赖”,就不可能回调到以制造业为主的获利方式,也不能改变其向全球转嫁危机代价的基本趋势——相反,这一趋势由于没有被遏制而正在势所必然地恶化中。

读书笔记

1世界上有没有任何主义、制度或者机制性措施,能够有效地遏制美国这种政府两手扩张信用,向全球直接转嫁金融危机代价的趋势?(P227

2当前中美之间的战略接近关系,本质上是中国对凭借军事强权支撑泡沫化货币体系和掌握全球资源体系的美国不得不“再依附”而且这种关系愈益加深。未来10年中国有没有可能改变这种再依附关系的可能?(P227

3过去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资本家阶级与劳工阶级的对立矛盾和社会冲突,随着西方产业大规模对外转移,现在已经外化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立矛盾。处于打工者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话语权日益弱化。在中国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后,中国的工人阶级或者说劳工群体是否还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并对其有动员作用的话语体系和活动空间?(P227



五、目前资本全球化的难题分析

中国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货币体系产生依赖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e376549e314332386893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