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含答案

2022-12-18 17:1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含答案》,欢迎阅读!
古诗,习题,鉴赏,语文,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赠刘景文①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 )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

8.“草色遥看近却无”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理趣,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 )

9.两首诗描绘的分别为早春和初冬景致,有人认为思想内容上苏诗更胜一筹,试加以分析。(6 )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答案

8.答案:美感:这是一幅富有生机的早春图景。(1 )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早春图景的喜爱。(1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给人一种朦胧感。(1 )

理趣: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答出其中一点给2 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9.答案:韩诗虽含有一定的哲理,但仍属于写景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2 )苏诗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体,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2 )韩诗所赞乃人人心中皆以为好的早春图景,苏诗却把最为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可见诗人的旷达开朗、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2 )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简析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答案

(¹)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²)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²分)(³)①炼字。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③比拟。“山衔 落日”,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④借景抒情。借恬静优美的景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情与景高度统一。(答出两点即可。每点²分,表达技巧¹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¹分。答案超出以上四种,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60eabc8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