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鉴赏试卷(含答案)

2022-04-23 23:1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考语文古诗鉴赏试卷(含答案)》,欢迎阅读!
古诗,鉴赏,中考,试卷,语文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测试卷(一)

考察目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古诗词学习定位为:诵读古代诗词,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则对古诗词学习提出这样的要求:小学高年级,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初中阶段呢,2.两首诗描摹暮雪都很传神,有同工之妙,亦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 答案:

3,阅读古诗,完成第1-3 题。(6 分) 赏牡丹 刘禹锡

步了解古诗词格律。落实考点为:理解内容,描绘画面,体会情感,分析艺术特色。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

题型: 答题步骤:

答案: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 答题步骤: 答:



1,阅读下面两首元诗,完成1-2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 江天暮雪 马致远 陈孚

天将暮,雪乱舞,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半梅花半飘柳絮。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江上晚来堪画处,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钓鱼人一蓑归去。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诗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点染了幽深的色彩,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B.陈诗“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二字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 C.陈诗尾联活现出一个顺适环境的渔翁形象,这与柳宗元《江雪》中“蓑笠翁”的形象不同。 D.两首诗都“诗中有画”,“一蓑”二字增添了画面的纵深之感,寄托了诗人落寞悲凉的情感。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 本诗题为“赏牡丹”,为什么写“芍药无格”“芙蕖少情”?(2 分)

2 品味“唯有牡丹真国色”中的“真”的表达效果。(2 分)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2 分)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1-3题。(8分)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十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4分)

1


5,阅读下列古诗,完成1-4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2)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3)诗中的“顾”和“济”是什么意思?选择一个回答。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6,阅读《鲁山山行》,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描写的是何时的景色?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2)这首诗的尾联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7,读诗歌,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肌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任徐州知州时。①檾(qīnɡ):俗称青麻,可制麻袋或绳子。②络丝娘:指缫丝女。③捋luō)青捣麨(chǎo):摘下青嫩的麦子,炒熟后,捣成粉片状。这是穷人青黄不接时的食品。④软:吃饱。 1.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农事活动?(2分)

2.词的最后一句“问言豆叶几时黄”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2分)











8、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4分) 乙卯重五①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②,艾束著危冠③。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①乙卯:1195年,这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③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1 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



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流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①此诗作于玉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墅之时。暝:夜色。②歇:干枯。③《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王孙:这里指京城贵族,一说游子。 1)请赏析“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空”字的表达效果。(3分)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7e6636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