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社会的传统儿童观———以儿童期的人生礼仪为中心

2022-07-14 13:5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日本社会的传统儿童观———以儿童期的人生礼仪为中心》,欢迎阅读!
儿童观,儿童期,日本,礼仪,传统

浅谈日本社会的传统儿童观———以儿童期的人生礼仪为中心

作者:李励宇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2



近日,微博上几张日本幼儿园幼儿庆祝冬至的照片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照片中,五六岁光景的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光着上半身,只穿个小裤头,拿着毛巾冲向浴池准备冷水浴,以此庆祝冬至节的到来。摄影者是一位中国妈妈,她配文说:“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的天,都会穿非常短的短裤去上学。虽然这使得很多孩子没多久就冻感冒了,但是日本妈妈们对此的看法是‘孩子送幼儿园就是要来让他们生病的。’”对于许多宠爱孩子的中国妈妈来说,这显然是不能理解,甚至有些不可思议的。然而,日本的妈妈却认为这种方式能够从小锻炼孩子的抗寒能力,等孩子长大也就很少再会出现着凉感冒的情况了。如此特殊的育儿观念使得笔者对日本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要经历的各种人生礼仪产生了浓厚兴趣。民俗学家坪井洋文将日本人的人生礼仪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从出生至成人的成长阶段内的礼仪。第二,从成人至婚礼、祝寿等成人阶段内的礼仪。第三,从死亡至每年忌辰的魂灵阶段的丧葬礼仪。第四,受祭奠的魂灵在最终的忌辰中成为祖先的灵魂并投胎至新生儿身上,重新步入成长阶段。这四个阶段循环往复,投胎的灵魂会在同一家族的夫妻所生婴儿身上得到重生。在日本的传统社会中,有“七岁以前的孩子都是神”的说法。反映了日本人对七岁以前的婴幼儿非常重视。因为过去医疗水平的落后,婴儿的出生死亡率很高。人们于是将新生婴儿视为从灵界来到人间的使者,魂魄尚处于极不安宁的状态,所以对待七岁以前的孩子格外小心翼翼。七岁对于孩子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标志着他的灵魂从神的世界彻底来到了人间,是人生成长的另一个起点。故本文的考查对象即从孕妇怀胎开始至孩子七岁这个阶段的人生礼仪,由此来探讨日本社会的传统儿童观。

一、怀孕至生产阶段的礼仪1.束保胎带。保胎带即为在孕妇腰间缠的布带子,意为安胎保平安。一般于妊娠第五个月进行,有些地方也在第三个月或第七个月进行。孕妇可以自己准备腹带拿去神社开光,也可以由母亲或婆婆陪同去神社求取一条腹带缠在肚子上。束带材质为白色棉布,长753分,两头写有“寿”字。仪式会选在十二生肖里代表“狗”的“戌之日”进行,因为狗是很会生养的动物,基本不会难产,所以在这天祈福也是为了减轻孕妇的分娩痛苦,保佑母子平安。2.产饭。孩子出生后,家人要立刻准备一锅米饭,称为“产饭”。将煮熟的米饭用碗盛好,放在家里的神龛上,以此向产神表示感谢。产饭还会放在新生儿的枕边,给婴儿和产妇吃的同时邀请产婆、帮忙的朋友、邻里们等一起吃,人数越多意味着婴儿受到的祝福越多越能健康成长。

二、出生至一周阶段的礼仪现在的婴儿在出生后一般都可以平安养大。但过去很多的新生儿就算平安出生也会在不久后死掉。最危险的时间就是出生后的第三天或第七天。在医学知识贫乏的过去,人们为了帮助生存状态还极为不安宁的小生命渡过难关,于是通过诸多手段向神灵祈愿。1.三日祝。在日本,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要举行穿衣仪式,被称为“三日祝”。当天,父母帮助婴儿将胳膊和腿脚套进长者所赠的衣服内,用这样的仪式来表现婴儿穿衣的过程。日本很多地方还会把带有寓意的图案绣在婴儿服上,表达美好的祝愿,群马县的人们就将柿子的图案缝在上面,称为“柿衣”,希望孩子能够顺利成长。此外,日本人还习惯在婴儿服的衣袋中装上从神社寺庙求来的护身符,这样婴儿贴身穿着时就能得到神的保护。2.七日祝。日本人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七天要举行“七日祝”的仪式。在东日本通常会举行“雪隐参”,日语中“雪隐”的意思是厕所,这一天,人们在婴儿的脸上用红字写上“犬”,由产婆抱着去厕所进行参拜。祈求孩子能像狗儿一样健康长大。西日本则多举行“命名式”。传说孩子如果过了七天仍未取名,则有被地震或雷鸣震聋震傻的危险。取好新生儿的名字后要在提前准备好的命名


书上记下名字和出生日期,分别贴在神龛、孩子的床头和房间中最显眼的地方。如家中供奉了祖宗牌位,还要贴在排位的附近,告之祖先和“产神”:孩子正式成为了家族的一员。

三、出生一周后至七岁的礼仪虽然孩子平安度过了出生后一周这个最危险的期间,但彼时孩子的生命也仍然是很孱弱的。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大人们还会持续举行各种人生礼仪。1.首次参拜。婴儿出生后第30天左右去寺庙里进行首次参拜仪式。参拜的目的有两个。一方面是让氏族的保护神承认新生儿已是家族的一员,并给予保护。另一方面是表示从此加入侍奉此神的氏子队伍,成为神的仆人。2.周岁。日本人给婴儿庆祝周岁时,有一种特别的年糕———写有“寿”字的“一升饼”。因“一升”和“一生”同音,饼的形状又是圆的,所以一升饼寓意一生不愁吃,能够健康长寿,美满幸福。但一升饼并不是让孩子吃的,而是让孩子背的。刚满一岁,体重不足十八斤,路还走不稳的婴儿需要自己背着两三斤的寿饼努力站起来,父母不许帮忙,只准鼓励。婴儿背过的一升饼会切成小块,分给亲友以示庆贺。人们希望通过这个特殊的仪式告诉婴儿:每个人一出生就注定要背着很多包袱上路,沉重也辛苦,但是只能自己去背,没有人能够帮你,要站起来只有靠自己。3.七五三。“七五三”仪式是指日本庆贺三岁、五岁、七岁小朋友健康成长的仪式,十分隆重。据说起源于日本日本天和元年(1681年)农历1115日,江户幕府为第五代将军的长子德川德松的健康而举行的一场祈愿仪式。之所以选择农历1115日是因为每月15日为二十八宿的鬼宿日(这天任何鬼都不会出来),做什么事情都很吉利。而11月又是一年中收获颇多,即将结束之际对神灵表示感谢的月份。日本明治改历之后,将“七五三”变成了公历1114日。在每年的这一天,年满三岁或五岁的男孩,和三岁或七岁的女孩,都会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寺庙或神社祈福。孩子要摇动大殿里的铃铛,并向钱箱投放些钱,双手合十许愿。虽说是七五三的仪式,但以前也并非严格按照三岁、五岁、七岁这样来庆祝,有些地方会把五岁时举行的仪式改在四岁时举行。但七岁这个年龄标志着幼儿期的结束,因此不管男孩女孩,七岁时的仪式是最被重视的。在传统日本社会中,孩子是近乎神的存在。人们认为孩子和大人分属不同的世界,孩子的无意识举动都是在向大人传达神的意愿,婴儿的灵魂能在这个世界和灵界自由往返,所以即使夭折也能再次来到这个世界。以至于杀婴和堕胎的行为也不同于现在,没有那么多的罪恶感,被认为是“回归”或者“交还”神的怀抱,这也许就源于日本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孩子是神赐予人间的礼物这样的信念。自古以来的“七岁以前的孩子都是神”的认知使得日本人养育孩子的理念是将七岁以前的孩子从神的世界引入人的世界。而七岁作为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期,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社会参与,要求孩子积极参加社会仪式,让孩子得到更广范围的社会认可,也从而实现他们从“神之子”到“人之子”的转换。因此,孩子在七岁前特别容易得到宽容。正如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所说“日本人允许婴儿和老人有最大的自由和任性。随着幼儿期的过去,约束逐渐增加,直到结婚前后个人自由降至最低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65f55007a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