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语》精要解读之十一:德才兼备方成正果

2023-01-22 22:2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语》精要解读之十一:德才兼备方成正果》,欢迎阅读!
方成,论语,一轮,德才兼备,精要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论语》精要解读之十一:

德才兼备,方成正果



走进《论语》,你会发现,修德之道无处不在.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已是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论语》告诫我们,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乃人之“五德”.至于修智,《论语》不仅指明了学习知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正确态度和“举一隅”而“三隅反”的学习方法,更阐明了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孔子说过,即使“诵诗三百”,不能用于实践,又有何用所以他主张读书人要做“躬行君子”.他还教导读书人,知识面不要狭窄,要广博,提出“游于艺”,就是要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由此可以看出,《论语》对修身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儒家学说中的“仁、义、礼、智、信”无不与“修身”有关.修身,在《论语》中论述得尤其精辟,说一部《论语》半部论“修身”,丝毫没有夸大之嫌.《论语》堪称教人修身的百科大典.很多国家都将《论语》作为修身教材.

《礼记》中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不论是皇帝还是普通老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根本的要求.还说,“其本乱,而末治否矣”.其意是说,人都不修身,就会没有教养、涵养.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做好社会德行教育,社会就不能很好地安治.如果一所学校没有做好德行教育,学习就无从谈起.

常常见到校园中有些同学不能遵守纪律,课堂上有些学生顶撞老师,下课后有些同学欺负弱小,动辄以武力解决问题,最终因此受到处分,让老师烦恼,家长担心.还有些同学考试时打打小抄,买饭时随意插队,吃饭时浪费粮食,洗刷时不能节约用水等等不一而足.这说明我们的德育工作还需要完善,我们还需要通过修身来使我们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纯洁.

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备,便是修身的理想结果.可见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就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有涵养的文明人.《论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学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是修身的前提和基础.好学的人是不讲究吃和穿的.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也是孔子树立的修身典范,孔子曾多次大加赞赏.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贤哉,回也.”他还向鲁哀公推举颜回,说“不迁怒,不贰过”称颜回是最好学之人,当然也是修养最好之人.而我们自己又做的如何?校园中经常看到有些同学追求穿着打扮,以怪异为美,外表光鲜而内心空虚,扪心自问,这样真的美吗?

素有“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之称的季羡林先生为人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的品格是在勤奋好学中铸就的.北大流传着一句话,“季先生不是闻鸡起舞,是鸡闻季先生起舞”.数十年来,季老每天凌晨工作直到晚上

8.季先生书房里堆积查阅的书足有一人多高,每一本里都夹着小纸条,

4点一刻即起,

那是季老做学问时作下的记号.他的勤奋好学感染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

修身要有高远的志向.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士而怀居不足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就是说,为人一生,志当存高远,唯有如此,生命才能更精彩!在孔子和他的学生看来,一个有着完善而独立的人格的人,他的理想定位一定要高,着眼于国家、社会,他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君子的这份责任感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化出了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版本,比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范文大全、资料首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的屈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毛泽东等,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都拥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抱负.

修身要使自己心胸开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要学会包容,每个人都会遇到来自他人伤害,包括误解、竞争,甚至是欺骗和侵犯,这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私、小气的一面,但是每个人又都有善良友爱的一面.我们要做的是宽容,用理解去消除误解,用公平去对待竞争,用真诚去化解欺骗,用善良去感化丑恶,用友爱去阻止仇恨.学会谦逊,纵使有渊博的知识也不卖弄;有超凡的智慧也不傲慢;作出了天大的贡献也不炫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学会博爱,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对世人充满爱心,在生活中,主动的去关心人、帮助人、支持人,培养一颗大爱之心.

修身要学会坦然面对.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面对逆境,我们不应该被艰难险阻所吓倒,反而越是艰险越向前,百折不挠,越挫越勇.正如司马迁所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一个人可以从生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成长,正像腐朽的土壤可以生长鲜活的植物.土壤也许腐朽,但它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炼我们的智慧和勇气,进而创造更多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来自于人际关系、家庭等各方面的困境,让它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而不要让这些成为我们的负担.

修身要不断反省,孔子要求他的弟子都能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帮别人出谋和做事都要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这样才能很好地修身养.



古人周处,在得知自己的行为被父老乡亲深恶痛绝后,立即羞愧不已,痛改前非,拜访贤良,潜心向善,终于赢得人们的称赞.我们更应该有闻过则喜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否则“刺”越积越多,最终只能害了自己.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正确对待家长、老师的善意的批评,把它当做自己成长的阶梯,认真的反思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未免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内在的修为和外在的气质相得益彰,才能称为君子.

君子修身,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延续在中华文明脉络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人生格言.

结束语:走近先圣,聆听先师教诲,感悟人生真谛,给我们焦躁不安的心房输一剂降压灵,给我们贫瘠的大脑注一股活水,读到《论语》你会感到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你的人生之路会少一分浮躁,多一份成熟,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

思考:

1、针对你对修身的理解谈谈你的修身的标准是什么.

2、你认为如何能更好的修身,是否能将这些想法付诸实际行动? 3、搜集古今中外人士修身的事例,以帮助自己开拓视野并助己成长.

范文大全、资料首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6a7775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