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于良史《春山月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01-06 00:1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赏析于良史《春山月夜》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春山,古诗词,月夜,赏析,练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第三联“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以及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B.在本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整首诗的句子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C.本诗的结尾用“南望”的景物来作结,诗人把目光投向远处,呼应、深化了开头的忘归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胜景的留恋向往。

D.尾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一句在描写上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以远处楼台的钟鸣之音表现出山中月下的幽静。

15近日,导演陈传兴将自己为叶嘉莹先生精心拍摄的纪录片取名为《掬水月在手》尤见其对这首诗的喜爱程度。很多评论者都曾表达过该诗第二联的偏爱,请简要赏析“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周瑜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形象。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为鼓励臣民谏言,设立了上、中、下三等赏赐。其中“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 1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B项,“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不能起提纲挈领、统率整首诗的作用。“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胜事”和“赏玩忘归”的描述。故选B

15

【参考答案】①从结构上看,“掬水月在手”承第二句的“夜”,“弄花香满衣”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②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气完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③“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然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意境鲜明,妙趣横生。④精于练字,“掬”字和“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实是神来之笔。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71671a5b1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