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二章一文两练第五篇金陵怀古古诗鉴赏

2022-10-02 13:1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二章一文两练第五篇金陵怀古古诗鉴赏》,欢迎阅读!
二轮,一文,金陵,怀古,古诗



第五篇 金陵怀古•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冋题。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 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 陈朝灭亡。③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

原题训练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实,写南朝最后一个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 覆灭,奠定了全诗伤感的感情基调。

B. 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诗人伏案,想象金陵远近高低是松楸荒坟,残宫禾黍。当年盛 极一时的南朝,已成为历史陈迹。 C.

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 景物,突出了陈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D.

颈联使用比

前两联在叙述上采用倒装手法, 然后补写引起这种感想的眼

。②景阳:宫殿名。陈后主当年于此被擒,



首联追述隋兵灭陈的史《玉树后庭花》的音曲

1 / 2






答案 BD

解析 B 项“诗人伏案”分析不当,应为“登高而望”,且“金陵远近高低是松楸荒坟”不 是“想象”之景,而是实景。 D 项“比喻手法”分析不当,这里是情景交融或比兴手法。 2.这首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在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 答:



喻手法, 概括了世间的风云变幻, 通过描写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 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E.

诗精于锤炼字句, 首联“残”和“空”从文化和军事两个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 生动;“合”字富有气势,表现力极强。

答案 (1) 对金陵昔盛今衰、繁华已逝的变迁之叹,对英雄逝去、功业不再的慨叹。

表现人类社

这首形象

(2) 尾联的“豪华尽”与首联的“王气终”遥相呼应,使中间的写景有了依托,卒章显志。 追加训练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句中的“玉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 被称为亡国之音。 B.

第二句写外敌合兵围攻景阳宫, 而陈朝戍守将士不知去向,

诗歌首,历来

个“空”字,直接表现出陈 朝的腐败状况。 C.

颔联描写了金陵的松楸荒冢、残宫禾黍的凄凉衰败景象,以哀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对于 南朝昔

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D.

颈联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石燕拂云、江豚吹浪的风云晴雨变化,表现了人类社会的干 戈起伏

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E.

讲究炼字,例如颈联中的“拂”字描写出石燕掠雨穿云的轻盈姿态, 现了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 答案 AB

解析 A项“玉树”为借代手法。

B项“空”字非“直接表现”。

这首诗很“吹”字表

2 / 2






2.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由点到面,由陈朝灭亡扩展到六朝兴衰。 (2) 由虚到实,由六朝的世事多变写到当 今的江山不改。 (3) 以景结情, 历代的英雄、 豪华都已成过去, 能留下来的只有那苍茫的群山。

3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7bb574938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