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三章群文阅读训练六“九日齐山登高”隐括诗词古诗鉴赏

2022-10-07 19:1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三章群文阅读训练六“九日齐山登高”隐括诗词古诗鉴赏》,欢迎阅读!
群文,二轮,九日,登高,古诗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程

群文阅读训练六 九日齐山登高隐括诗

·古诗鉴赏

一、一诗两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壶携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需独霑衣

①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出任池州刺史时,与来访友人张祜同游酬唱之作。②牛山句: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泪水滂沱)去此而死乎!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原题训练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E.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答案 AB

解析 A项“翠微”代指齐山,注意“上”字及重阳登高的风俗。B项注意结合三、四句表现的是诗人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2.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程

答案 (1)节日登临的愉悦。江涵秋影,大雁开始南飞,一片美景,携客带酒登山,欢度佳节的乐事。(2)暗含人世的忧苦。世间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3)生命易逝的悲伤。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生命易逝的悲伤。(4)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尘世难逢欢乐事,今逢佳节当尽情欢乐,“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知道古往今来都不免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哀凄凄,落泪伤心。 追加训练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了诗人和朋友在重阳佳节携酒登山,远眺长江,江南的景色已初显秋意。 B.颔联中“菊花”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向往。

C.颈联中,诗人想以酩酊大醉来酬答朋友的情谊,不为夕阳西下、人生迟暮而感伤。 D.尾联中,诗人借典故抒怀,既点明了人生的短暂无常,又表达出了悟生死的释然。 E.全诗在记叙中写景,在叙事中抒情,于议论中用典,情景交融,意蕴丰厚,兴寄高远。 答案 BC

解析 B项借“菊花”表达作者尽情放纵快乐的感情。C项作者想用酩酊大醉表达酬答美好佳节的意思。

4.有人评价这首诗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颔联中诗人感叹活在尘世上,难得开心一笑,因此,重阳登临之际,便应头插菊花,尽享欢乐。“尘世难逢开口笑”表达抑郁之思,“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旷达之情,一个虽遭贬谪却乐观旷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二、隐括诗词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隐括

[]

杜牧之齐山诗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隐括: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

5.分析上阕“空翠渺烟霏”一句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绘了一幅山色空翠、烟霏飘渺的画面,营造了悠远空灵的意境,蕴含了词人对山水自然的追求;承接上文,是对“何处”的巧妙回答。



2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程

6.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词人排解愁苦、乐观旷达的感情;下阕中“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表达了词人不辜负美好时光,乐观洒脱的生活态度(或“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意指人生有限,学会排解,肯定当下人生的价值)(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意指无限宇宙之中充满生机,对人生的旷达)(或“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借齐景公游牛山的典故,表现了词人的乐观)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重阳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①翠微:山上的小亭。②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作题为“重阳”,说明词人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道登高赏菊,饮酒赋诗。 B.词作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行踪,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幅画面。 C.“难逢”道出了词人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D.词人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E.上阕即景生情,下阕以酒助兴,词人在上下阕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形成鲜明对照。 答案 BE

解析 B项“三幅画面”有误,“江涵秋影”不能分开。E项“明显不同”“鲜明对照”有误。 8.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问:词人直言不用“怨斜晖”,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感伤,表达了面对生死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意思答对即可)

第二问:词人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使生死观的表达更显得超凡脱俗,人生的境界更加高远。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22f4af4a8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