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观课报告

2022-09-23 03:0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兰亭集序》观课报告》,欢迎阅读!
兰亭集序,报告



《兰亭集序》观课报告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积淀有很大的作用。在这样一种新的形势之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文言文教学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文言文教学,很多教师,尤其是以讲解为主,不重视学生诵读,因为文言文有讲头,其中的实词、虚词、句式、情感、理趣等等,都可以讲出很多东西来。

但是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诵读。一是充分利用诵读的多种形式,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默读,分角色朗读,二是把诵读贯穿教学的始终,通过读——思考——释疑——再读的环节,让学生理解文章,读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终点,思维的开端靠读来发动,理解的成果靠读来体现。离开了读的文言文课堂,是难以想象的。

不断的诵读文章,不同要求的诵读环节,引导学生读出文言的语言魅力,语文教师的任务和目标。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叙事写景抒情一气呵成,由雅趣而乐而痛而悲,起承转合堪称完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抓住了行文线索,思路清晰,围绕于此,使今人体会到古人的情趣与乐趣,并生出千古同慨的意趣。教师能抓住王羲之的思想核心,“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让学生了解王羲之对人生的认识看法,探讨今人对人生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的主旨。

王老师课堂语言充满激情,功底深厚,指点实用;课堂结构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前后呼应。教师教态自然,不加雕琢,朴素大方,具备教师应有的素质。

只是文言文教学应该重视诵读,只是在诵读上下的功夫少些。俗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又像有人说的:艺术作品的最终完成,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之中。这话很有道理,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和领悟的过程。所以说,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必须加强诵读教学,并把其作为重中之中,要从以老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练习诵读为主,把讲翻译、谈语法转移到指导学生诵读上来。

文言文的一些语言规律,如音韵的铿锵、语调的抑扬、语言的含蓄、句式的整散等,大都是宜于“意会”而不宜于“言传”的。而意会既不能只靠眼睛看,也无法从老师的精分细析中获得太多的领悟,最终还是反复吟诵,在吟诵中去琢磨、去感知、去体察、去心领神会。

当然,诵读教学并非文言文教学中的唯一模式,但无疑是文言文教学的独特优势。清代名臣曾国藩就说过,名诗美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气概,非密咏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其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下笔时必有句读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家训·字谕纪泽》)因此,重视文言文诵读指导,尤其是诵读方法的指导,无疑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87ca64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