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鉴赏《十五从军征》原文译文手法解析及试题汇编

2022-07-29 12:1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考古诗鉴赏《十五从军征》原文译文手法解析及试题汇编》,欢迎阅读!
从军,译文,古诗,鉴赏,汇编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八十”与“十五”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从而揭露了当时

役制度的不合理也反映了连年战乱不息和百姓遭受的离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乱之苦

炼字:”字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路上碰到一个同乡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经是松柏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给狗出入的墙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生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周围环绕着野生的葵菜。 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蔬菜羹,羹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恰切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人的关切,也反映了乡人见到几十年未见的归人时的复杂心情。说明老兵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后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松柏”“冢”暗示老兵亲友已经去世。 主人公回到家中,所见是荒凉的废墟,庭院、井台处到处长满了野生的谷子和葵菜。

写作手法:运用白描手法,通过近景描写,描绘了一幅凉破败的景象,从侧面表现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记叙老兵回到故居后的生活。家中没有粮食,老兵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可吃。他煮好饭做完羹,却不知与谁共享,顿时倍感凄清 情感:表现出老兵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

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表现了其最终失望哀伤的心情

十五从军征, 八十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整体感知: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多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十五”“八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这首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3.第一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起得很平,却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这是为什么?

4.“乡里人”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试卷第1页,总2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写出老兵回家时看到的荒凉景象。 6题目“十五从军征”是后人加的。请你发散思维,为本诗重新拟一个题目,并说明原因。(不得以“无题”为题)

7.下列对诗歌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8.这首诗围绕老兵返乡的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布局,表现了什么主题?

12.疏通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八十始得归(__________ 2)采葵持作羹__________ 3)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 4)不知贻阿谁(__________ 13.本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问君何能尔”中的“尔”指代什么内容? 10.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的心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南山傍晚的景色,表现了诗人____的心境。 “兔从狗窦人,雉从梁上飞”描绘了家园破败的景象,表现了诗人____的心情。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派创始人,饮酒(其五))是他弃官归隐后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B.“遥看是君家,松柏家累累”选取松柏、丛家等意象,暗示亲友离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写出了留守老兵孤身一人,举目无亲的悲痛与茫然。

试卷第2页,总2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从军之久。

2.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3从十五到八十,整整六十五年,诗人似乎没有批评什么,但“八十始得归”,一个“始”字,却强有力地揭示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惨无人道。(意合即可)

4.“乡里人”的回答,是一个无情的事实:家中的亲人早已尽入黄泉。(意合即可)

5.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给狗出入的墙洞里钻进钻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意思对即可) 6【示例一】题目:《还乡》原因:这首诗围绕老兵戍边还乡后的所见、所为、所感写成。《还乡》体现了诗歌描述的背景及具体情节。 【示例二】题目:《观庭有感》原因:这首诗先写老兵在归乡途中远观家中“松柏冢累累”,再写老兵近观家中的一片荒凉。“观庭有感”中的“观”包含远观和近观,“庭”点明了地点,“有感”反映了老兵的情感变化。

7B

8.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表现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内心的不平和痛苦的主题(或写出当时兵役制度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意思对即可)

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意思对即可) 10 自在 凄苦(意思对即可) 11D

12 菜汤

13 本文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答案第1页,总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8b62e644b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