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并序高中课文原文

2024-01-26 17:2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燕歌行并序高中课文原文》,欢迎阅读!
歌行,课文,原文,高中

燕歌行并序高中课文原文

开元二十六年,客



有从元戎出塞而还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再起,将军离家去平定土匪。士兵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皇帝给了他们丰厚的奖赏。大军击鼓金鼓,出山海关,旌旗在碣石山间飘扬。一校尉急送羽书,驰骋沙海茫茫,匈奴单于举火,光已至我狼山。山河荒芜萧条,荒凉到边土。胡人的骑兵来势凶猛,如同暴风骤雨。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愁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这首诗主要是揭示主将狂妄自大,轻敌,对士兵没有一点同情心,导致战争的失败。整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由八个句子组成。其中前四句说的是战争的尘埃起于东北,将军受命征服,天子被赋予特殊的荣耀,并以自己的声望为荣,为低估未来埋下伏笔。最后四句话后面是阵容。彩旗如云,锣鼓喧天,一路走向战场,大模大样,为战败的狼狈场面作对比。第二段,八句话,讲述了战斗的故事。前四句,开战之初敌军凶猛,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则说小夜曲夜尽,无法清场。第三段,八句话,说的是招人,思女与女相对,团圆天长地久。最后四句和两句写的是士兵处于绝望的境地,

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自唐开元十八年(730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 高适(704765

年),字达夫,一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淼茫。纤云四卷天无河,



清风吹空月舒波。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932c14bb4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