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五课_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

2023-03-08 07:03: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五课_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教案》,欢迎阅读!
人美,上册,教案,立体,初中



第五课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按照新课程大纲的要求,这一领域应适当淡化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注重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各种表现方法,培养创造力。因此,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明暗的基本规律即可,不往深度探索,而尽可能拓宽广度,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大胆表现出创意和个性。 2、教学目标:

1、了解明暗形成的规律,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 3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是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使静态的课本内容动态化、直观化。 二是运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表现方法,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主要运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对明暗的知识了解不多,更不知道明暗还可以有多种的表现方法。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以直观的感知为主线,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总结出明暗的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直观的课件启发学生打开思路自由的表现。这样在师生的互动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学习。为有效实现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己制作课件、绘制范图、出示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2、学法:以观察法、探究法、练习法为主要学习方法。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结合本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观察、实践,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使学生一步步的学习、领悟、表现。这样,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探索欲,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程序如下:

三、说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

展示一张平整的白纸,让学生观察,没有立体感,把纸张折叠后再展开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时学生会发现纸张有了立体感。为什么呢?因为纸张产生了明暗强弱的变化,明暗会使物体产生立体感。这样引入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简洁、直观,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2、实验明理

要想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就要知道明暗有什么规律。请几位同学上讲




台用小手电筒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照射石膏几何体或其他物体,观察明暗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正、侧、顶、背面,全方位的照射、细心观察,学生很容易从光的强弱变化、角度的变化中得出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光线的强弱和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 物体本身色调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 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 3、观察感受,

为了加深学生对明暗规律的认识,这个环节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学具,如幻灯图片或实物品拿出来,进行明暗变化的感受,对比观察“三大面,五大调”。这样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与传统教学中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相比,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主动性更强、兴趣更浓厚。 4、尝试体验

在学生明白明暗的规律后,让学生尝试用明暗变化的规律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方法是先展示用线条画好的三幅画:一幅树叶,一幅扇子,一幅苹果,让学生添加明暗,表现立体感。这样 “跳一跳,摘果子”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再趁势引导学生学习明暗的各种表现方法。 5、领悟方法

为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表现明暗变化的方法,大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塑造物体的立体感,运用课件展示用各种明暗的表现方法表现立体感的作品,如块面法、用点法、用线法、薄涂法、水墨法、拼贴法、版画法、电脑法等等。重点和学生共同分析使用什么工具,运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效果。这样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接下来示范作画过程。 6、实践创作

学生以自己所带的小物品或图片为对象,完成一张有一定创意、一定立体感的明暗素描作品。鼓励学生工具不限,方法不限,对象不限,抓住对象大的特征,透视不准也没有关系。这样,最大限度的放开学生的手脚,给学生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作业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讲评的方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留心,想想有的对象该怎样表现。这样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带到生活中,同时本课的教学也得到延伸。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1分钟 互动学习20分钟 实践创作17 小结2分钟

四、小结:

本课小结,现有学生自己回忆自己在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自己小结,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习各种明暗的表现方法,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

五、课后反思

用一节课时来完成明暗与立体的表现,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果说单纯为了上,这堂课已经可以结束了,当看到学生的作业,我知道一堂远远不够,不是说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明暗的表现方法,而是一种都没有表现好,知识已经存在了,何转化成技能,这是一个过程,要一点一滴的渗透,艺术是多元化的,就连明暗与立体的表现,都有好多种方法,我知道急是没有用的,欲速则不达,所以我针对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96c773c03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