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文献综述

2023-01-04 12:2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就业文献综述》,欢迎阅读!
综述,文献,就业,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



大学生的择业观与职业价值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对职业社会功能的认识及职业地位的的态度的总和;而择业观是大学生选择职业及所把握原则的综合反映。相较而言,大学生择业观更突出大学生的个体性和自我主体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政策的不断改变,大学生的择业观一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专家学者针对大学生择业观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而目前,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旧的择业观念面临崩溃,新的成熟的择业观念尚未真正确立。然而,大学生对择业的评价和选择却比任何时候都复杂多变,对整个社会起着举则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探索分析愈发成为时下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纵观当前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成果,我国关于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多,资料丰富。数据显示,从79年至上个世纪末,一大学生择业观为题的论文数量很少,而到了本世纪,以大学生择业观为题的论文数量剧增,截至目前为止,论文数已突破百篇。而国外目前对中国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较少,因而以下国外部分主要针对国外对本国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

一、国内相关研究

1、大学生择业观研究概况

我国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是从对青年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开始的,研究开始较早,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后的研究逐渐增多。韩进之等1979对我国青少年的职业理想进行了调查。天津市劳动局技工培训处和天津是技工师范学院联合调查组1982发表了《天晶石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观、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心理调查分析》,从心理学角度对我国青少年职业价值观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其后,黄希庭等1994的著作《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对职业价值观的结构、类型、特点、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对青年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建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原来“计划分配”的模式逐渐被“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所取代。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我国整体就业问题的重点。因此,我国理论工作者和大学生工作者更多地把研究重点从青年职业价值观转移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或者说大学生择业观上。

田景海(1992)在《大学生择业社会》中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方法,通过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基本模式,解释了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其中对大学生择业观进行了专题探讨。之后,国内一些刊物相继发表了不同研究侧面的文章,如石晓明的《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张存库的《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教育、徐春霖的《跨世纪大学生择业观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刘尊法的《试析大学生择业观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余双好的《当代大学生家孩子观念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龚惠香等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趋势》谢维和等的《从分配到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等等。 2、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内容

通观国内目前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无论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或从理论和方法上都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可大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大学生择业观概念的研究


在择业观概念的研究中,我国的专家学者们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从人生观的角度来分析,学者们在这个角度下将择业观定义为:“人们对职业价值及如何对待职业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二是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在这个角度下,部分学者将择业观定义为:“人们对职业能否满足的需要进行认识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另有部分学者则认为:“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职业价值观’,也称择业观,是人们对待择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但从总体上来看,其实目前研究者对大学生择业观的表述大体还是一致的,总离不开对大学生关于择业理想、动机、标准和方向的根本观念和看法的探讨,认为择业观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全面性的指导作用,帮助大学生走向人才市场和就业市场。有学者曾经阐述道:“现代择业观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择业观念,应该体现五个方面的特色,即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职业、以个性心理特征为基础选择职业、把充分应用所学知识作为择业的首选条件、靠自身的努力就业,破除以此择业定终身的旧观念。”把择业关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紧联系起来。

2)关于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前对大学生择业观现状研究较多,这些文章主要多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其中有一类对大学生的择业心态进行了分析,分为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积极心态如:①自主择业意识明显增强②竞争意识不断提高③风险意识不断提高④职业流动意识普遍增强⑤创业意识愈显突出⑤法治意识增强⑥发展意识、自由意识增强等;极心态如:焦虑心态、自卑心态、自负心态、从众心态、享乐主义、怕苦心理、求名求利心理等。

而对于影响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因素,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与时代发展所产生的新思维、新观念②当前就业形势的影响:大学扩招,大学毕业生数猛增;人才市场需求与大学生专业所学不对口;工作经验丰富的低学历毕业生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威胁③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转变,大学生在价值标准上呈现比较明显的功利性,将自我需求放在首要地位④大学生的家庭、情感因素等。有学者认为,目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变化表现在四个方面:在职业定位上,由强调专业技能向一专多能;在职业选择上,现实主义倾向取代理想主义倾向;在就业途径上,由一次就业向多次就业发展;在价值观上,功利主义突出,社会价值观淡化。 3)关于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研究

关于择业观教育的研究文献很多,其中大多都针对大学生择业观众的消极心态提出择业教育对策。有的研究者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进行研究,指出大学生应当积极了解就业市场,找准职业定位;调整心态,冷静选择;清醒的认识自我,量力而行;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等,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增强自信。有的研究则立足于学校的自身建设,提出学校应当对大学生的择业观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学校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如建立专门机构,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制定有利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综合治理政策体系;增强市场意识;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不断改良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向毕业生宣传国家的最新就业政策和措施;建立公平公正的推荐就业程序等。有学者认为:“要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二要加强正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三要大学生有正确的自我意识。

二、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要比中国早很多,形成了较多的系统化理论,而其中对择业观的研究内容则主要集中在择业指导上,即偏向择业观教育在这些理论中,较具代表性的有威廉姆逊的特性一因素理论、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金兹伯格的发展理论、罗依的需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9a7bc4894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2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