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和张小娴作品的比较

2023-04-10 02:0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亦舒和张小娴作品的比较》,欢迎阅读!
亦舒,张小娴,比较,作品

亦舒和张小娴作品的比较

亦舒和张小娴是近现代时期非常受大家欢迎的两位作家,且都是香港女性代表作家,她们的作品大都体现的是现代都市人们对爱情,对生活的态度。

相比较与亦舒,我是先认识张小娴的,之所以知道她,是因为网络上有很多她的经典语录,貌似很多人都很喜欢她对于女人,对于爱情的箴言似乎很有参悟价值。以至于读完她的作品之后还觉得意犹未尽,之后,亦舒进入我的视线范围之内,其实亦舒比张小娴更早进入这个市场,可能对于我们,相对而言,她比较遥远,读过她作品的人,应该都会不自觉的拿她与张小娴做一番比较,但是,仔细回想萦绕在脑中的那一个个故事,你又会体味到其中的细微差别,毕竟,这是两个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的作家,用她们各自的对生活对爱情的认知而描绘出来的故事,她们各自笔下的人物和主题以及意象都是有不同之处的。因此,我想从与主题有关的角度去比较两位作者的一些异同。

一、 作品的标题意境不同

亦舒与张小娴的作品名称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唯美,像是一幅画,很有意境,不像内地的一些作家的作品名称,像《桃花灿烂》、《活着》之类的,没有那么地平凡。

亦舒的标题听起来都很含蓄美,而且还有概括性,像是在叙述主角的人生轨迹,如《开到荼蘼》、《蔷薇泡沫》、《人淡如菊》等,又或者是以发生在主角身上的'故事命名,如《玫瑰的故事》、《我的前半生》等。亦舒的作品,让读者一看到标题就有很清新的感觉,小资而精致,有超脱世俗的风味。

而张小娴的标题就比较新奇,充满奇幻的色彩。很多都是以一种物象为线索,赋予一些新奇事物独有的象征意义,让读者能很快记住,并且有好奇心去阅读,如《面包树上的女人》、《雪地里的蜗牛奄列》等,将几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意象放在毫无干系的场景中,让人很难想象会发生什么故事,正是这种奇特的“混搭”效果,使得作品显得奇异新鲜,但却也贴合作品的内容。


二、作品题材的侧重点略有区别

同样都是写爱情,写生活,但是,看着亦舒的小说会比较悲观一点,她的爱情题材,很多都与女主角的阶级相关,描述的是女人们通过某些途径而努力让自己过好,可能不被理解,不被认可,整个过程都是辛酸的。亦舒对待爱情的态度是矛盾的,她的作品中既有狂热追求爱情的痴情人,也有对爱情很现实的典型。虽然亦舒在感情上很倾向于纯美的爱情,并希望那种爱情可以远离尘嚣,但她却也清醒地知道,那一切不过是自欺欺人,总是要回到现实的。她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往往爱的是一些人,而与之结婚生活在一起的又是另一些人。”爱情,在她笔下是可以理想化的,但是,那仅仅只存在与想象中,每个人最后都要回到现实,接受物质社会的考验,接受生活的磨砺。《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就是一个牺牲在物质社会的最好证明,在现实生活中,爱情往往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男人、女人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是那样赤裸裸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而在张小娴的笔下,女主角都是充满生机的,在追求爱情时,总是够疯狂、够投入。她故事中的女主角似乎不需要任何物质保障,只要还拥有爱情,她就不在乎是否沉沦,是否卑微,是否委屈。本是爱情中的普通场景,但在她的笔下,硬是会有一番变化,让他们成为绚丽的,但又那么容易消失的,让人们只能抓住一点点尾巴,穷追不舍,短暂美丽的东西总是那么轻易就让人沉沦,但却依然有甘愿为之沉沦的人前仆后继。《雪地里的蜗牛奄列》就是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但另一个人错过了,当十几年后恍然大悟时,又是那样戏剧性的永别了,在等与被等中,两个相爱的人耗尽了一生,最终也没能有完美结局,但是,那种单纯的一对一的爱情,却是让两个人值得用一生去回味。

亦舒的故事让我们明白生活的真谛和对生活的警惕,但是张小娴的故事,却告诉我们对爱情该有的态度,或许是对爱的坦诚,对爱的坚持,亦或许是及时行乐。

三、作品中的意象不同

亦舒的作品更注重情节的描写,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总能在平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a001803e1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