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悯农二首》李绅

2022-09-07 17:0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617《悯农二首》李绅》,欢迎阅读!
二首,李绅,1617

1617《悯农二首》李绅

《悯农(其一)》唐朝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唐朝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国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都是农业为本,草原民族以放牧和掠夺为主。士农工商,现代社会贡献主要国家财政收入的商业,在中国古代,大多是被压制的。

大唐王朝,有通驶西域的丝绸之路,但是真正控制商业的是色目人,包括阿拉伯人、波斯人等。商业思维,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体系中,没有成熟的思想。而以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为代表的民族,因为长期生活在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当时石油资源还不是可以利用的黑金),加上地处亚欧非的交接点以及便捷的陆路和水路交通,所以有丰富的经商经验。

但是,唐朝纵然强大,也有边患问题,大量的边塞诗就可以看出来。同时,也有内部问题,比如安史之乱。所有的军事行动、中央政府的土木工程等,都是主要靠农业人口的赋税来支持。

这也就造成了悯农诗中写道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第一首,讲的是农民的无奈。第二首讲的是农民的辛苦。现代教育中,第二首经常用来教育人不要浪费粮食。

根据考据学推断,这组诗大致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也就是公元799年,这是安史之乱36年后,大唐已经从盛世太平,开始走下坡路。


帝国大厦将倾,首当其冲的就是人民,而人民中,又以农民为主要组成部分。

李绅,现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宰相、诗人。生于公元772年。如果考据结果准确的话,悯农组诗,是李绅27岁时的作品。还未到而立之年,就对民间疾苦有深刻理解,在封建王朝时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悯农诗,其实是有三首,第三首是: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有一个传说故事,李逢吉和李绅,同朝为官,相见甚欢,赋诗。李绅做了两首悯农诗,李逢吉觉得这是贬损朝廷,就要李绅书写下来。李绅觉得前面两首很简单,很容易记,既然友人要诗稿,就又做了一首。李逢吉告状到皇帝那,皇帝不但没有惩罚李逢吉,反倒升了他的官。而李逢吉却被贬了官。

这当然是轶事,真假未定。权当对理解诗人和创作背景的一个补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a2a547d98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