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边塞诗《燕歌行》赏析

2022-07-27 06:1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盛唐边塞诗《燕歌行》赏析》,欢迎阅读!
盛唐,边塞诗,歌行,赏析

盛唐边塞诗《燕歌行》赏析



诗是最能代表唐代文学的,它在盛唐达到繁荣的顶峰。在盛唐诗歌中,除山水、田园等传统题材外,边塞诗更能集中体现盛唐诗歌的特色。它作为一种独立流派占据当时诗坛的一席之地,创作数量丰富,描写的大多是边疆的风情,表现征戍的艰辛,战争的残酷以及围绕战争引出的种种矛盾,无处不饱含着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融注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具有雄浑壮阔的风调。

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最大特色和最高成就在于思想深刻,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内容,现实意义比岑参诗更强烈。由于经历过边塞军旅生活,高适对下层士兵的思想有更多的了解和同情,更体恤他们生活的艰苦及久戍不归、有家难回的遭遇。高适还擅长通过对比,揭露将士之间苦乐悬殊的不平待遇,指出这是造成边战失利的重要原因。这方面的代表作当推《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诗中不但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敌人的猖獗,我军的危机,更写出了我军将士浴血奋战,保卫孤城的献身精神。更可贵的是通过对比,写出了官兵之间天地悬隔的苦乐不均;一方面是“战士军前半死生”,一方面是“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就难怪使士兵“至今犹忆李将军”了。这前后呼应的描写,饱含了作者对视士卒生命如草芥的将军的强烈谴责,而对这腐败“轻敌”的将军,“天子非常赐颜色”,把矛头隐隐地转向天子,使全诗的思想性显得更为深刻。诗前原序曰:“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张守珪)出塞而还者,《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据《旧唐书·张守珪传》载,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与奚人作战“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可见高适作此诗是有针对性的,在此基础上,又揉进“感征戍之事”的各种体会,遂写下这首现实主义名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a6ba50e866fb84ae45c8d3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