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第一课时

2022-03-26 02:4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第一课时》,欢迎阅读!
南辕北辙,课时,下册,人教,语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人民小学 汪迎春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辕”“辙”的意思。 2.读懂故事,领悟寓意。

3.在熟读的基础上,学习抓住人物对话按顺序较为完整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领悟寓意,复述故事。 【教学资源】

幻灯片、南辕北辙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1 课前活动:老师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

2.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学生翻书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认识理解“辕”“辙” A、教师板书:“辕”“辙”字,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

B、课件出示:“辕”和“辙”的图片,看课件理解“辕”和“辙”的意思。(辕: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

三、研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领悟寓意。

1.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文章的最后一段)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楚国在南面,这个人却往北面走。 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楚国的图片,找学生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

4.再读这段话,你还读出了什么?(坐车人很愚蠢、固执等)

5.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


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

A、生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B、师指名回答。(马好,路费多,驾车人技术好)

C、出示坐车人与朋友的3段对话。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D、填补文本的空白:为人物的对话加上恰当的提示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心理。加上提示语再指名读3段对话。

E、师请两名同学现场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F课文读到这里,这个前往楚国的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愚蠢、好笑、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劝告)

6.课件出示:他不知道这些条件越好,离开楚国就越远。齐读这句话。此时,你面对如此愚蠢的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

四、了解出处,练习复述。

1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

季梁想要说服魏王,应该怎么讲这个故事呢? 2.小组练习复述。

学习要求:结合之前的“说”“演”来讲故事;同学讲的时候要认真听,还要评一评;人物的对话要讲清楚。

3.抽同学上台复述(注意挑选不同程度的学生,以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五、联系生活,加深寓意理解。

1.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如:某食品质量不过关,却通过精美包装去吸引顾客,耗费人力、物力也没能提高购买率。

2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如:考试抄袭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六、课处延伸,引导大量阅读。

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严文井先生对寓言有过这样精粹的描述:“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你转身离开时,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课下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从这些小故事中,明白为人做事的大道理。


附: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北▲

方向弄错

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南▼(楚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a8b805c14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