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朗读怎样进行朗读训练

2022-11-04 02:0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朗读怎样进行朗读训练》,欢迎阅读!
朗读,训练,年级,进行,小学



小学一年级朗读怎样进行朗读训练

语言学习自古便十分重视读,尤其注重朗读。书声琅琅早已成为学堂的代名词,更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分文章七分读的古训。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朗读也是一项十分严重的基本功训练。那么,怎样进行朗读训练呢?我也在不断地摸索、尝试中有了一些体会:

一、掌握朗读方法

1、解决学生朗读中一字一顿

因句子成分的例外,词语之间的关系例外,词与词之间大凡都有或短或长的停顿。而一年级孩子接触的文章比较少,阅读经验少,根源就不知道读课文时该怎样停顿。有的孩子每个词都停顿,停顿的时间一样长,而有的孩子又字字拖音,还有的孩子则一字一顿。因为停顿不当,造成朗读课文时读破句现象比较多。

所以范读是引导孩子正确朗读的最佳的方法。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语句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我会进行范读,让学生听的同时,去体会文章的感情,创设意境。

2、改变拖腔拖调的现象

学生刚开始学习朗读,有时为了更好地将感情表现出来,会出现拖腔拖的现象。如轻者在词与词之间拖音,棉鞋里的——阳光——”,重者字与字之间也拖音,没有词的感觉,如————————————”。总体上后者比较多。这类孩子读词也一样拖音,一个词有时会拆成一个一个字来读,如————”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听读、比读的方法,如:比读时让学生自己评价,出现拖腔问题。学生会指出,这种读法不对,孩子就会改变读法。长期下去,孩子不但会评价,拖腔拖调的现象也会减少。

3、改变轻声不轻的现象。

1 / 3






着、的、了、吗等助词、语气词,往往需要读得又轻又短,但孩子们不但不轻不短,反而读得又长又重,特别是遇到字时,有的声调还会上扬。

二、培养朗读兴趣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不长,单调的读书方法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要设计精巧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的情景,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选择例外的形式来表现自己所读过的东西,如:讲讲、唱唱、演演、画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讲讲:是故事演讲。根据教材特点,如《雪孩子》、《小熊住山洞》、《夏夜多美》等课文故事性都很强,运用故事演讲形式进行课堂训练,不但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文知识,而且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唱唱:是歌曲演唱,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唱歌表演形式,创设音乐情境,借助音乐律,诱发学生兴趣。如在指导朗读《小小的船》后,边让学生跟《小小的船》的录音歌曲唱,边随着老师的示范动作翩翩起舞,一下子把他们带到了幽深的星空。学生的表演和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融合在一起,好像自己划着小船观看蔚蓝的天空,闪闪的星星和弯弯的月儿,感受到大自然的优美。

演演:是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后,让学生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进行表演,不光能让学生读好课文中的对话,掌握课文中等动词,而且学生在演戏看戏中对课文朗读产生了深刻的兴趣,都争着举手表演。

画画: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堂素描。如学习《春雨的色彩》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的春雨的色彩画下来,不但使学生巩固理解课文,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我们都要懂得朗读要将孩子的情感,孩子的想象,孩子的动态语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三、及时评价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aae4c3ab1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