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诗歌遇上唐代

2022-04-08 02:1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诗歌遇上唐代》,欢迎阅读!
唐代,诗歌,遇上

当诗歌遇上唐代



倘若将历史长河中的诗歌看做是天边的虹,唐诗定是那一抹红:红的耀眼 红的不凡,红的厚重。诗歌从南朝的奢靡走过,遇上唐代,有了释放,有了狂欢,有了感召,亦有了冥想。于是,无论从风格还是从体裁上,都多了些许自由,清新,和谐。

在历经多年的南北分裂后,唐帝国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纷扰局面。当时诗坛难逃梁陈余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都被禁锢在一个审美标准,所以在当时的诗坛很难找到像王绩那样不拘泥于宫体的诗人。由隋入唐的王绩思想上深受老庄影响,诗风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体裁上尤其擅长于五言律诗。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说,自从南朝齐永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是个创造当中,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确实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能够写出成熟的律诗,实属难得。

直到走进武则天当政时期,唐诗开始呈现了自己的初始面貌,初唐四杰等人也登上了诗坛。告别了宫廷的骄奢淫逸,改造了宫体诗,在南朝诗人对诗形的研究基础上,完成了五七言律诗,完善了七言古体,风格也由阴柔转变为清新,台阁应制也过渡到了大好河山,结束了“六代淫哇”.与此同时,陈子昂则选择了与之不同的方式。,追求着创新。他从汉魏风骨中得到灵感,没有在超现实的向往和现实的执着中迷失自我,用新的语言和形象给人以多感官的冲击,给诗歌的世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如果初唐的诗歌是揭开了唐诗的春帷,那盛唐的诗歌便是让唐诗走进了繁华似锦的盛夏。安史之乱前后的诗坛面貌截然不同。在安史之乱之前,唐诗给人以扑面而来的浪漫气息。有像“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入世思想,也有“兴来每独往,盛事空自知”的出世思想。隐士和侠少,成为那个时代活跃的力量。当然,当时的诗歌,并非十分狭隘。不仅有盛世繁华的社会写实,也有莽苍的自然之景。安史之乱后,经历了统治者的昏聩荒淫和军阀的动乱。许多诗人的梦幻世界被倒转,梦想与现实背道而驰。有的人选择了了意志沉沦,惶惶不可终日,当然有的诗人则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就如杜甫。《唐诗鉴赏辞典》记录说,他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而又真实的反映了现实生活,即使是在大局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从来没有失去信心。他具有的“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专”的高妙艺术手段,有足以充分的将这种高贵的思想感情流露出来。在我国的诗坛上,杜诗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这就是后人尊之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之为诗史的理由。

王唯,孟浩然,储光羲他们的很多作品都向我们展示了幽静的景色,同时流露出静谧的心绪。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说,这种诗歌不仅使人脱离了现实中残酷的斗争,同时对热衷奔竞,趋炎附势者流,起着清凉剂的作用,毕竟自然美的享受是不可替代的。王唯的诗歌兼有五七言古今体之长,同时也涉及了生活领域,反应当时人们的进取抑或是悲壮情怀。就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说,他成为高蹈者孟浩然,进取者岑参王昌龄等人之间的桥梁。

当然,无论是谁提到盛唐的诗歌,必定少不了李白。他的诗大多出于《楚辞》,其实他并不是什么伟大的超现实者。其实,开元,天宝时代的其他诗人,往往在高蹈和进取间徘徊有希冀,有痛苦,有欢欣,也有失望,藉此来震撼心灵,浅唱低吟。李白之所以在那个时代脱颖而出,是因为他的毫无保留,对功利的追求从不可以掩盖,但是对于向权贵低头称臣却无法做到,最终还是选择了置身事外。在这点上,他和杜甫的那种严肃悲悯的现实主义相反相成。

代宗大历时期,社会遭遇了极大的破坏,物质和精神极大的匮乏,对诗坛也是一次极大的考验。而由穆宗到德宗期间,一度衰落的诗坛则被打上了一剂强心针。期间,最为著名的便是“诗到元和体变新”。元和新体包含两大流派,一派是白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等与之为伍;另一派则是以韩愈为首,贾岛,孟郊,李贺与之为伍。这两派诗人,均源自诗圣,


杜甫。白派诗人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时使自己的语言更加流利坦畅,通俗易懂,更好为大众所接受。而韩派诗人则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的创新,和精神上的创造性。在内容上,他们偏爱险怪,幽涩,冷艳;在形式上,以散文句法入诗,选用与众不同的词语。韩派中柳宗元的诗作中描摹山水的诗篇颇有谢灵运的遗风,风格峻洁明丽,语言清腴。而刘禹锡则奉行简易,语言简练沉着。而李贺的成就,则是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

小李杜活跃的时代则是文宗到宣宗时期。杜牧出于杜甫,韩愈,但是在风格上有着新的发展,将清新峻拔融为一体,表达了他丰富的政治抱负和激情。而李商隐犹长于七律,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说,他以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郁的风格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宗国之哀,足以接席杜甫而无愧。

诗歌渐渐走到唐帝国的末端,诗人不少,但是成就却不大,或用通俗的语言反映现实,或用轻艳的风格伤道乱离,即使是皮日休和陆龟蒙也很难与前辈们较量。

无论是对前朝的扬弃,还是对后世的影响,都注定了唐诗成为人们传诵不衰的奇迹。当诗歌遇上唐代,它便化身为最耀眼的明珠,照耀着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ab36c1f6bd97f192279e9b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