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情感深度体验

2023-01-04 02:1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古诗情感深度体验》,欢迎阅读!
古诗,深度,语文,初中,体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语文古诗情感深度体验

作者:张程圆

来源:《课外语文·上》2018年第07

【摘要】通过古诗词的诵读与释义等情感体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独特审美,体味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爱国情感,一方面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另一方面有益于学生健康生活态度、正面积极价值理念的形成。本文中,笔者将自身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经验,提出关于古诗词情感深度体验的教学策略及建议,以期为同行提供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情感深度体验;古诗词;初中语文;审美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改的带动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实施情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我国语言文化的艺术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面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古诗词由我国古代语言文化的精髓凝练而成,既呈现了韵律与格式的独特表现形式,也是祖先们抒发情感、树立志向的重要文学体裁。通过对古体诗的深刻感受与赏析,学生能够在理解基础上,更好地完成对课堂知识点的学习记忆与应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诵读古诗词,建立情感共鸣

通过对古诗词的朗读、范读等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在通读诗歌的过程中,去自行体会、领悟作者借由诗词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配合音乐、图片或者简短视频,创建诗歌的想象情境,丰富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体验,为正确诠释诗词,建立情感共鸣奠定基础。 举例说明,笔者在讲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孤雁》一课时,设计了自行练习朗读、范读、跟读、齐读、表演诗朗诵等多种诵读形式,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文,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再由范读和表演诗朗诵,思考其他人的朗读中包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最后,学生练习跟读,将自身对诗词的情感领悟融入诗歌朗读中。唐诗《孤雁》是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咏物的五言律诗,要求学生在练习朗读的时候,注意语音的升调和降调,掌握诗词朗读的节奏与韵律,从中体会作者乱世漂泊、居无定所、生活艰难的痛苦心境,和想念朋友亲人,渴望与他们团聚的思念情感。从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中体会作者对人生理想与信念的执着,和实现处境的艰难、窘困与孤单;从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的疑问提出,到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的刻画描写,先后表达了诗人杜甫对孤雁的同情怜悯,对孤雁的迷茫、焦虑心情产生共鸣,看到孤雁迫切焦急地寻找和呼唤同伴,与自身被迫逃亡、流落他乡的人生境遇相对照,抒发了诗人内心遭受着无尽的煎熬与苦痛。学生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悲痛与愁苦情绪,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释义生词和诗句,深化情感体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合理推敲、准确理解古诗词的生词含义和句意,有助于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深化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完成对生词的学习,纠正生词的读音,解释个别词语在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差别,通过对词语的充分理解,掌握诗句的含义,有助于深化情感体验。

举例说明,笔者在讲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望岳》一课时,要求学生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标注出运用准确、精彩传神的词语,思考该词语可否替换成其他相似、相近的词语,如果替换后,诗句的含义与情境、审美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在此篇课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轻松从诗文中理解诗人登上泰山山顶,欣赏到山脉延绵磅礴、壮丽雄伟绝世美景,抒发了对大自然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但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后两句诗文中所表达对勇攀高峰、不畏艰难的人生志向与理想,是学生较难以理解的情感部分,也是此篇诗词需要重点把握与领悟的部分。笔者让学生着重分析荡胸”“决眦”“会当等词语的含义,比如决眦的含义为眼角(几乎)要裂开荡胸的含义为心胸摇荡会当理解为一定要、终当翻译为……为小,是形容词意动用法,在对上述词语有了准确清晰的解读后,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定要实现抱负与理想的豪情壮志。笔者向学生提问,会当否替换为一定终于等其他近义词,如果替换了将会对整篇诗词产生怎样的影响,在比较、分析之后,明确了会当用词的精妙与准确,完美表达了作者的不畏艰难、坚定不动摇的壮志决心。

三、融合情境教学,培养审美情感

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注意对诗词情境的再现和营造,通过呈现彩色生动的视频、图片,播放优美动听的配乐和范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古诗营造富于想象的情境空间;引导学生借由情境,产生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感受,准确把握诗词的意境、创作心境与社会氛围,提升诗词学习效率。

举例说明,笔者在讲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望岳》一课时,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都为景物描写,描绘了泰山山脉的延绵不绝,美景变化无穷,山色秀丽巍峨,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借由场景、情境感受诗人的情感想法,笔者查找、编辑了该首诗词的配乐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当时身处的场景中,和诗人一同登山,共同观赏泰山的险峻、雄伟与壮丽,体会诗人的心境想法。笔者在课前查找了关于作者杜甫的简介资料,让学生对作者的生活场景、人生经历、性格志向有所了解。该首诗歌为杜甫年轻时候的作品,寄托了青年的热情、浪漫与希望,有助于对诗词的把握,逐步培养起对诗词的审美情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和授课过程中,需要关注诗词朗读、诗词释义和情境多媒体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逐步领悟到古诗词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经由情感深度体验过程,完成对古诗的学习与鉴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张燕文.情感启发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736. (编辑:龙贤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acb168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0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