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中国财务风险的案例研究

2022-04-29 10:4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绿城中国财务风险的案例研究》,欢迎阅读!
绿城,财务风险,中国,案例,研究

绿城中国财务风险的案例研究

近年来,在宏观环境、行业竞争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浙江省众多民营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链断裂风险,倒闭案例不断增多。纵观这些案例,资金链断裂只是共同表征,企业家能力和组织资源的衰竭才是导致经营失败的最终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时打破传统思维方式,转而关注企业战略决策和执行的主体——实际控制人。实际控制人,一方面对企业发展和决策拥有绝对话语权,另一方面他们并非同质且完全理性,他们对企业战略决策和执行的偏差很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失控。

因此,研究实际控制人异质性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就具有显著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绿城中国通过“精品”战略和对外高速扩张实现快速发展,“高负债、高杠杆”的发展模式下潜在财务风险巨大。2004年宏观调控开始,正准备向全国市场拓展的绿城倍感资金链紧绷的压力,于是2006年在香港上市。2008年绿城中国因融资违约面临清算危机,得益于金融危机和政府救市才逃过一劫。

2011年企业面临短期偿债危机,通过出售项目和引入战略投资者才得以化,但财务风险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并不断积累,最终导致2014年企业控制权转移,宋卫平退居小股东的结局。本文认为,在“高负债、高杠杆”发展模式的背后,实际控制人宋卫平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其异质性对企业战略决策和执行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对财务风险产生重大影响,值得深究,这也是本文以绿城中国为案例研究对象的原因所在。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实际控制人异质性和财务风险及二者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并介绍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成,为下文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基于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绿城中国的财务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价。

最后立足于宏观调控、中观行业和微观企业这三个层面,基于实际控制人异质性视角,探究其财务风险成因。通过对绿城中国案例的研究,本文将导致其财务风险的因素归结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大因素。首先,系统性风险因素体现在宏观调控层面和中观行业层面,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竞争等不利因素客观上使绿城中国面临较大财务风险;其次,非系统性风险因素体现在实际控制人宋卫平对微观企业层面的影响,其过度自信和较高的风险偏好导致绿城中国企业战略僵化,扩张过度,“高负债、高杠杆”的发展模式下绿城中国面临


巨大财务风险。本文预期贡献在于:首先,在财务风险研究视角方面,基于企业实际控制人异质性视角,丰富现有研究角度,直击企业战略决策和执行的主体——实际控制人,探究企业财务风险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其次,在理论上充实了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内容,从传统的微观企业层面分析拓展至宏观调控层面、中观行业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b7e2d3d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