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雨中》

2022-04-23 00:0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雨中》》,欢迎阅读!
语文教案,年级,小学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雨中》

《雨中》是人教社六年制小语第六册第四组课文,作者在文中讲述的是

”片断,抓住 “跑过来 ”、 “七手八脚 ”等词,品味孩子们动作的快、乐于助人的品质;抓住 “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 ”中 “宁静 ”和

一位年青姑娘在阴雨的傍晚拉车运货,车子一歪,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热闹 ”的鲜明对比,映出雨中宁静的马路上闪现出白发苍苍的老人、机过路人主动帮她拾苹果的事,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互助精神。文章融绘景、叙事、抒情、写人于一体。教学本课时,笔者根据教材特点,有机地向

学生实施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挖掘教材中的美感资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一、绘景:领略情境美。情境美的欣赏,主要是自然物的形成美引起人们的

精神愉悦。欣赏时,笔者引导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性格情趣等方面赋予对象以一定的社会内容。1、激趣:大家经常看到许多自然现象,比如雨雾、风雪、雷电 … …你留心观察过吗?谈谈你的见闻和当时的感受。2、绘图:傍晚,在雨中的马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运用 “读写六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头、经过、结束)进行综合概括。二、叙事:鉴赏语句美。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的。对语句的鉴赏,应该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也即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1、领略雨景,感悟写法: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闪闪发光的河 ” “点点花瓣 ” “穿梭的小船 ”各指的是什么?再连起来想想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景色。2、抓重点词,美读课文:笔者指导学生学习 “捡苹



灵开朗的青年人、天真可爱孩子们的身影,感受脚步声、说笑声构成的一首人间真善美的交响曲。3交流心得,品词赏句:结合课后 “思考 ·练习3 ”,

引导学生自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做点睛之笔的点拨。三、抒情:体验情感美。文学作品主要是以情感人的,而牵动读者心弦, “折腾 ”读者情感

的东西不是别的,恰恰是奔泻流淌在作品中的情,一种真实的情。教学时,我们可以 “入而与之俱化 ”。1、应文设境,从旁补白: “也许是心急,也许是路滑,拐弯时车子一歪,苹果滚得满地都是,姑娘慌手慌脚地从车上下来捡苹果。正在这时候,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撑着雨伞走了过来, —。 ”2、捕捉典型,感悟情感:1)扮演角色,指导朗读。个别读: “别着急,大姐姐,保证一个也不会少。 ”理解孩子诚实、善解人意的心灵; “来!咱们封锁交通! ”指导性朗读,体会孩子们的聪明能力; “几个孩子立刻站成一排,挥动着红领巾,向驶近的大卡车大声喊: ‘停一停!停一停! ”呈现出孩子们乐于助人的画卷 …(2)圈圈点点,熟读精思:过路人又是怎样做的呢?(3)欣赏插图,齐声诵读课文相关内容,建立完美的人物形象。四、写人:创造形象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




充分利用课文这个现成的 “例子 ”,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创新性,精心设计和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迁移练习,引导他们去体验生活。1、理清思路,把握叙述顺序。课文是按 “撒苹果捡苹果苹果回到车上 ”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2、创造性复述课文。请学生用第一人 “我 ”来叙述雨中 “捡苹果 ”的场面。3、语言二次创造。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写一篇反映少先队员心灵美的文章。〖题目〗冒雨送同学〖材料〗时间:一个雨天;地点:放学路上;主要人物:一名少先队员;事情:一名少先队员发现一名小同学冒雨艰难地走在路上,他用手中的伞,为小同学撑伞遮雨,护送小同学一直到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b9929a1ba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