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之我见

2023-04-26 23:3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之我见》,欢迎阅读!
美术,欣赏,小学,教学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之我见



在小学美术教育课程中,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一、结合实际生活,感受作品的人文美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随处可见。美术欣赏教学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欣赏层面,而要把美术作品放到一定的时代背景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如《动物、植物欣赏》一课,可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走走,结合学校花卉和校园外的植物,分析、评论校园植物及周边树木的形态美、肌理美。借助外出游玩的机会带学生来到动物园,观察动物的动态、颜色。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园林艺术的多样性和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运用情境教学,多元化地体验作品之美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视觉感受、意象感受、审美心理及心境共鸣,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使之内化,就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如欣赏中国年画时,教师可事先在教室多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过年时庆祝活动的图片,使学生一进教室马上置身其中,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些民间过节时的


庆典音乐来启发联想,并借助神话故事在学生心目中塑造年画人物形象,以此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神话故事、民间音乐、年画三者都有一定的联系,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所以借助民间音乐、民间传说既可以渲染学习气氛,又能帮助学生通过情感联想,理解中国年画的色彩鲜艳、造型独特的艺术特色。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学生静止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师生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以《认识图形标志》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图形标志,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的图形标志进行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图形,同时让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解答,并可分组讨论、探究图形标志和图形设计的意图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探究,全面了解图形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互动的发展过程,较之以往的单一的接受式欣赏教学,它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他们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倡导探究学习方式、完善学生的审美观点

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且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及探究欲,所以学生特别乐意参与问题的讨论和探究。通过探究、讨论,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与同学分享,同时也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完善了审美观点。在教学《迷人的动画片》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的图片、录像等资料,然后提问:动画片是怎样生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ba5b54eb7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