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2-12-26 05:05: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鹬蚌相争,教案,原文,反思,语文

《鹬蚌相争》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鹬和蚌互相争执、谁也不让谁,最后让渔翁得利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谦让,不然反而会让第三方获利。文章非常短小,但寓意无穷。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鹬蚌相争》原文

有一年,赵国要攻打燕国。燕王听到了消息,就派苏代去劝说赵王罢兵。 苏代赶到了赵国。他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

河滩上有一只蚌,正在懒洋洋地晒太阳。它舒服地张开了蚌壳,露出了里面的蚌肉。一只叫鹬的水鸟看到了,就用长嘴去啄蚌的肉。蚌连忙收拢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夹住了。 鹬怎么也摆脱不了蚌。它生气的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让太阳晒死你! 蚌也毫不示弱,它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看你也活不成!

正当鹬和蚌相持不下的时候,一个渔翁路过这里。他毫不费力地把它们都捉了起来。 讲完了故事,苏代对赵王说:“大王,赵国攻打燕国就如同鹬和蚌相争,两国都不会得到好处,而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一样占到便宜。

赵王听了苏代的话,认为他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他决定不再攻打燕国。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鹬蚌相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3、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4、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摆脱赵国燕国罢兵懒洋洋劝说夹住 鹬蚌相争毫不示弱鱼翁占便宜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三、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4、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书写评价。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1、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2、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 3、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 三、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 5)出示小黑板:

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

6)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 7)指导朗读。

8)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 9)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 10)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 (毫不费力)

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全班反馈。

11)齐读课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组说说故事。 4、指名说故事。

5、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 7、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

8、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 四、拓展

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回答。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baf50f46c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