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和张孝祥《观月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2023-02-01 02:00: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和张孝祥《观月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欢迎阅读!
承天,观月,文言文,苏轼,夜游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和张孝祥《观月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张孝祥《观月记》

注: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广寒宫,即月宫。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 望:( ) ..尽却童隶而登焉 却:( ) 虽未尝身至其地 未尝:( ) ..2.两文中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结合原文语句简单说明。 3.甲乙两文写月色时采用了哪些相同的的艺术手法?

【答案】

1一起 农历每月十五 使……退下 不曾

2.月光明亮、澄澈。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乙文中月白如昼”“水如玉盘,沙如金积都表现出月光的纯净、明亮之特点。

31)侧面描写。甲乙两文都写月光,但都采用写月而不见月的方式,甲文中以地面景色来写月,竹柏影倒映在铺满月光的庭中,更显出月色之美;乙文通过写沙、水之色,写人之感受来侧面表现月色无边,澄澈明亮,含蓄蕴藉。

2比喻。两文都采用比喻的修辞,甲文以积水比喻月光,水中藻荇比喻竹柏之影巧妙贴切,点染出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境界。乙文水如玉盘,沙如金积,以玉盘喻水,以,贴合月光之下水和沙的状态,形象生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句意: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相与:一起。

句意:我大约在八月的时候去看过洞庭。 望:农历每月十五。 句意: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 却:使……退下。 句意: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 未尝:不曾。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甲文中对月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乙文月白如”“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理解,甲文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以水喻月,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辨。乙文作者写月光明亮如同白昼,湖面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比喻的修辞凸显出月光的纯净、明亮,所以,两文中的共同特征是纯净、明亮、澄澈

3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分析艺术手法。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短短三句,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用水空明四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水喻月,本来并不显得新颖,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澄的水中交错着藻荇的清影,触类生发,把隐喻又推进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辨。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却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两句之间,又有正面与侧面描写之分,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乙文写沙之色正 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水如玉盘,沙如金积,以玉盘喻水,以,通过写沙、水之色,写人的感受来侧面表现月色的澄澈、明亮特点。所以甲乙两文写月色时采用的艺术手法都是:比喻的修辞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点睛】 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be32e1df4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