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健康概念与日常行为的关系

2023-04-03 17:2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健康概念与日常行为的关系》,欢迎阅读!
日常,概念,行为,关系,健康



浅谈健康概念与日常行为的关系

[ ] 健康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健康的概念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也不断更新。在不同时期,因健康概念的不同,引导人们产生不同的且与之相适应的健康观念,进而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和日常生活习惯。



[关键词] 健康 概念 日常行为

健康,英文名health,熟悉到我们每天都要说上几遍的词,但我们都能正确理解它的含义吗?对大多数非医务工作者来说,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概念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是他们自然而又觉得非常正常的解释,因而让很多影响自己健康的行为听之任之,比如吸烟,他可能知道会影响健康,但不会认为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一个日本博士说过一句话:中国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可能每个都想极力反对,我们可以不服气,但我们的确不得不重视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笔者认为,清楚认识健康的概念就是我们应学的第一堂课。文试图从不同阶段的健康概念与引导个体不同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或习惯,来说明正确理解健康定义的重要性。



1、生物医学模式时代的健康

在我国,一些词典通常将健康简单地定义为机体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没有疾病《辞海》将健康定义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国外,在生物医学模式时代, 健康就是没有疾病的概念也一直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生物医学模式时代的健康定义最主要的特点是:把人作为生物有机体来对待,因此没有疾病就成了健康的判断标准, 无病、无残、无就成了对健康最朴素、最单纯的理解。这些都是传统的健康概念,在生物医学模式时代也被公认是正确的,在我国,至今还被广大群众所认可和接受。



2、社会医学模式时代的健康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化,健康的概念也不断发展。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提出了新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well-being),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虑弱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不虚弱的状态,而是包含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的全面的状态,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的概念由过去的生理健康(一维)发展到生理、心理健康(二维) 又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良好(三维) ,再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完善(四维),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四维健康概念。不难看出健康的概念有质的变化:突破了无病即健康的狭隘的、消极的、低层次的健康观;对健康的解释从生物人扩大到社会人的范围,把人的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和健康联系起来,同时也强调了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对健康的影响;从个体健康扩大到群体健康,以及人类生存空间的完美。






3、不同时期的健康观念对人们日常行为的影响

在生物医学模式阶段,人们注重健康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增强体质和已发疾病的治疗,如加强体育锻炼,规律作息,增强体质,有病治病,及时解除病痛或让已患的疾病及时得到控制,以免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等等。而对焦虑、抑郁、不能处理与周围大多数的关系这类问题,不会认为是健康问题,是不健康的表现,对吸毒、酗酒等习惯会归类于不良嗜好,要遵守道德准则、家庭关系和睦这些问题更认为是与健康八杆子打不着的,相应也就不会对这些司空见惯的问题从健康角度加以重视。



现在的健康定义,涉及到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要求我们每个人不仅要注意防病治病,更要由消极被动的治疗疾病变为积极主动的掌握健康,按健康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调整自己对事物的处理方式或态度,如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除对未来有严重影响的不良嗜好(如吸毒、酗酒等),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情绪,让自己总处于身心愉悦状态,注重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利于社会和谐、环境健康,进而让自己更健康等等。由此不难想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达到这种维健康标准,不仅会感到体质增强、患病率明显下降,而且会感到生活非常幸福、人生特别有意义,整个社会也会变得特别和谐。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不同时期的健康定义引导人们产生不同的健康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现代社会医学模式下健康的定义是整体的、代的健康观,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对医务工作者来说,除了医治病人身体的疾病,还要注意病人是否存在心病、社会病、道德缺损病。大学生很少感受到疾病的痛苦,对健康问题经常处于漠视状态,及时传播现代的健康理念是我们高校卫生工作者的职责。学生通过对健康的正确理解,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既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健康,也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bf1a097f2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