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

2023-04-30 09:2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欢迎阅读!
历程,书籍,发展,设计

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



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从事专业书籍装帧设计的团体及个人的不断涌现,书籍装帧设计已为世人所认知,并且对出版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门独立艺术学科来学习和研究,也于今天提了出来,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不少高校已经开设了书籍装帧设计这一课程。这一举措的实施,的确为社会文明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从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观来讲,若想系统地了解书籍装帧设计,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史。

说到书籍就得说到文字,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书籍是文字的载体,有了文字才会有书籍,才会有书籍装帧。

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是通过“结绳记事”的方式来记载历史的,即在一条绳子上打节,用来记事。结绳的方法,事大,就打大节,事小,就打小节,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系出不同的绳结。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来回忆过去的唯一线索。“结绳记事”只能说是一种记事方式,不能说是一种书籍,那么真正意义上的书籍出现于什么时代呢?

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从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萌芽。

一、书籍装帧的萌芽 (一)、甲骨

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所刻文字纵向成列,每列字数不一,皆随甲骨形状而定。由于甲骨文字型尚未规范化,字的笔画繁简悬殊很大,刻字大小不一,所以横向难以成行,甲骨文虽然与书籍形式相去甚远,确实书籍出现的萌芽,所以可以算作中国书籍装帧的第一种形式。 (二)、玉版

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多,多是上层社会的用品。

甲骨和玉版都不能算是正规的书籍,当时没能找到更好的书籍材质和形式,受当时文字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

二、正规书籍的出现 (一)、竹简木牍

中国最早的正规书籍是竹简、木牍,产生于西周时期,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广泛使用。把竹子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片,再放置火上烘烤,蒸发竹片中的水分,防止日久虫蛀和变形,然后在竹片上书写文字,这就是竹简。竹简再以革绳相连成“册”。这种装订方法,成为早期书籍装帧比较完整的形态,已经具备了现代书籍装帧的基本形式。另外还有木简的使用,方式方法同竹简。牍,则是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与竹简不同的是木牍以片为单位,一般着字不多,多用于书信,就像我们今日所使用的材料纸。从其所用材质和使用形式上看,在纸出现和大量使用之前,它们是主要的书写工具。书的称谓大概就是从西周的简牍开始的,今天有关书籍的名词术语,以及书写格式和制作方式,也都是承袭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比方说,“一册书”这一词现在还在使用。竹简木牍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其一是竹木材质难以长期保存,所以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看到那些古籍,就是在博物馆也难得一见完整的简策;其二是重量和体积大,史书记载,有大臣向秦始皇上表,也就是5000字左右的文章,结果用去竹简500多斤,几名壮汉吃力的抬到殿上,如果是现在,5000字也就是几张纸而已。古人也为此苦恼,所以一直在寻找更好的书籍装帧材料。

(二)、帛书

即采用丝织品为材质的书籍,帛书产生并流行于西汉。帛书质轻,易折叠,书写方便,尺寸长短可根据文字的多少,裁成一段,卷成一束,称为“一卷”。帛书常作为书写材料,与简牍同期使用,帛贵,而且使用便利,多是上层社会用品,简牍笨重但是便宜,所以多为中下层百姓使用。

三、造纸术和印刷术出现后的书籍装帧形式

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对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东汉纸



1


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普遍认为造纸术为东汉蔡伦发明,其实在之前的西汉时期就发明了造纸术,他只是改进并提高了造纸工艺。到魏晋时期,造纸技术、用材、工艺等进一步发展,几乎接近了近代的机制纸了。到东晋末年,已经正式规定以纸取代简帛作为书写用品。为何纸的出现便迅速的替代了其它材质呢?因纸张轻便、灵活和便于装订成册的诸多优点,使得书籍才真正谓之为书。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促成了书籍的成型。印刷术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写方式,缩短了书籍的成书周期,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从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书籍的装帧形式也几经演进,先后出现过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简装和精装等形式。

(一)、卷轴装

在唐代以前,纸本书的最初形式仍是沿袭帛书的卷轴装。轴通常是一根有漆的细木棒,也有的采用珍贵的材料,如象牙、紫檀、玉、珊瑚等。卷的左端卷入轴内,右端在卷外,前面装裱有一段纸或丝绸,叫做镖。镖头再系上丝带,用来缚扎。卷轴装的纸本书从东汉一直沿用到宋初。卷轴装书籍形式的应用,使文字与版式更加规范化,行列有序。与简策相比,卷轴装舒展自如,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随时裁取,更加方便,一纸写完可以加纸续写,也可把几张纸粘在一起,称为一卷。后来人们把一篇完整的文稿就称作一卷。卷轴装书籍形式今天已不被采用,但在书画装裱中仍还在应用。

(二)、经折装

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的需求增多,卷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果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经折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阅读,也便于取放。具体做法是: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中间,一反一正的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在首末两页上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它的装帧形式与卷轴装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形状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在书画、碑帖等装裱方面一直沿用到今天。有时在旧物市场上会偶见它的样子。 (三)、旋风装

旋风装也是在经折装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虽然经折装的出现改善了卷轴装的不利因素,但是由于长期翻阅会把折口断开,使书籍难以长久保存和使用。所以人们想出把写好的纸页,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相错地粘贴在整张纸上,类似房顶贴瓦片的样子。这样翻阅每一页都很方便。但是它的外部形式跟卷轴装还是区别不大,仍需要卷起来存放。

(四)、蝴蝶装

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蝴蝶装的书籍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舞的翅膀,故称“蝴蝶装”。蝴蝶装只用糨糊粘贴,不用线,却很牢固。可见古人对书籍装订的选材和方法上善于学习前人经验,积极探索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五)、包被装

虽然蝴蝶装有很多方便之处,但也很不完善。因为文字面朝内,每翻阅两页的同时必须翻动两页空白页,若翻动太多终有脱落之虞,包背装则贯穿成册。因此,到了元代,包背装取代了蝴蝶装。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所有折好的书页,叠在一起,戳齐折扣,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用一张稍大于书页的纸贴书背,从封面包到书脊和封底,然后裁齐余边,这样一册书就装订好了。包背装的书籍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且又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的以外,其它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

(六)、线装

线装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它与包背装相比,书籍内页的装帧方法一样,区别之处在护封,是两张纸分别贴在封面和封底上,书脊、锁线外露。锁线分为四、六、八针订法。有的珍善本需特别保护,就在书籍的书脊两角处包上绫锦,称为“包角”。线装是中国印本书籍的基本形式,也是古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最富代表性的阶段。线装书籍起源于唐末宋初,盛行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的古籍善本颇多。

四、近现代书籍装帧形式 (一)、简装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c2d87b8960590c69ec3760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