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19-20下学年第二次检测试题附答案

2022-07-24 15:1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历史19-20下学年第二次检测试题附答案》,欢迎阅读!
下学,年第,试题,答案,检测



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实验中学 七年级第二次历史检测试题

命题人: 审题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将选项填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

8.从“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A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2.全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 1.隋朝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

A.长安 B.涿郡 C.洛阳 D.余杭

2.北方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 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民族与唐朝关系融洽

B.唐太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 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北方各民族

D.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朝抗衡 3.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

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 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 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 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4.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把中国人居住的地方称为“唐人街",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唐朝时大批外商来经商 B.唐朝时我国很多人出国定居 C.唐朝对外政策开明

D.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各国把唐看成是中国的象征

5.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皇帝游玩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实现了大统一

6.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7. “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斯塔夫里阿诺斯赞扬的考试制度是( ) A.禅让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行省制

9.与看见新科进土感叹天下英雄入吾毅中矣和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这两件事有关的统治者分别是( )

A.唐高祖和唐玄宗 B.唐太宗和武则天 C.唐太宗和唐玄宗 D.武则天和唐玄宗

10.郭沫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赞的人物是( ) A.唐高宗 B.唐高祖 C.唐太宗 D.武则天

11.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墓碑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统治残暴,荒淫无道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2.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八王之乱 13.“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诗句描述人物是( ) A.霍去病 B.张骞 C.玄奘 D.鉴真

14. 630年至834年的200余年间,日本19次派遣唐使来华(其中到达中国者为15)规模之大,少者200人,多者五六百人。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B.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带回日本

15.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A.经济的繁荣 B.政治的清明 C.文学艺术的兴盛 D.社会风气的开放

16.杜甫描述自己某段生活时期的社会现象写到:“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 A.隋朝暴政 B.贞观之治 C.安史之乱 D.开元盛世

17.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A.唐末农民战争 B.朋党之争




C.宦官专权 D.藩镇割据

18.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9.史书上记载“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反映了唐代哪种生产工具的功效( ) 材料二 观察图1和图2

A.筒车 B.水排 C.楼车 D.翻车

20.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諫则圣。”这说明他( ) A.鼓励手工业发展 B.善于纳谏 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 D.关心百姓生活 二、材料题(20)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 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

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2)

(2)材料二中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称哪一位敢于直谏的大臣为“人镜”? (2)

(3)材料三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又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

(4)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这位历史人物的统治。(2)

22.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来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杜甫《忆昔》

1 2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 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他

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1)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这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采取的那些措施有关?(4分)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 (2)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 (2)唐玄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

(4)材料四的“他”是谁? (1)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1)




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DDC 610 CBBCD 1115 BBDBD 1620 CDCAB

二、非选择题

21. 1)唐太宗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2)魏征 3)开明 开放

4政治清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关系得到妥善处理,为唐代的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视民如子,不分华夷 22. 1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撤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曲辕犁、筒车

3)科举制 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4)玄奘 《大唐西域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c38316bf5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