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2022-12-07 13:22: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欢迎阅读!
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措施,影响,解决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学号:12604136 姓名:李鹏华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

一种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现象。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必然现象。人口老龄化和老龄问题,将是中国未来几十年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口结构的变化将给中国社会带来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保障,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老龄化问题,城乡老年人口状况,影响,解决措施



正文: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 全世界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 亿, 60 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中国虽然依然是世界人口大国,但其实也已经加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存在人口危机。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拿出必要的措施已势在必行。

当今社会,城市中老年人口保障相对较好,可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大量老年人生活得不到保障,城乡老龄人口保障的差距依然巨大。下面是城乡老年人口的一些状况:

1、老年人口基本背景情况

1)老年人总数及城乡分布

城市老年人占26.3%农村老年人10801万人,73.7%按户籍分类,非农业老年人口4019人,占27.5%,农业老年人口10619人,占72.5% 2)老年人性别和年龄结构

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8.9%,女性占51.1%,女性老年人略多于男性老年人。

按照年龄结构分组,全国60-64岁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的比例为30.3%65-69岁占25.5%70-74岁占20.6%75-79岁占13.1%80岁及以上占10.5% 3)老年人口的教育程度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城市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16.4%,私塾占2.4%,小学占34.1%,初中占23.9%,高中(中专)占15.9%,大专以上占7.3%;农村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51.4%私塾占4.1%,小学占34.7%,初中占8.3%,高中(中专)占1.3%,大专以上占0.2%。农村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 2、老年人收支情况

1)老年人领取退休金(养老金)的比率

城市老年人为78.0%农村为4.8%。城市享受退休(养老)金的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为990元;农村684元。

2)老年人平均年收入和支出情况

城市老年人平均年收入为11963元,支出为10028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885元;农村老年人平均年现金收入为2722元,支出为2691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平均287元。

3、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 2)医疗保障覆盖率


城市老年人享受各类医疗保障的占74.1%,不能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为25.9%。农村老年人享受各类医疗保障的有44.7%,不能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为55.3%。可见农村老年人缺医少药、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现象还很严重。

由此可见,我国面临的问题很严重,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妥善处理至关重要。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也必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人民生活等领域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负面的影响,也有积极的影响。

(一)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劳动力资源的影响,是对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影响,三是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

1、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必然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从而影响到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发达国家在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已经明显出现了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的趋势,一些高度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甚至已经发生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人口老龄化的另一个后果,是将使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劳动力中年轻人的比重下降,而年长者的比重会上升。我国虽然在21世纪中叶之前一直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已经出现,并呈现加速趋势。如劳动年龄人口中45岁以上的年长者比重从1990年的19%上升到1999年的24%,据预测,2040年将上升到37%左右,成为劳动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3、人口老龄化是引起我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我国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但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

目前,我国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降低劳动参与率确实能对缓解就业压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我国也同样面临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口价值的重新认定,社会保障体系的重新构建问题,在降低劳动参与率问题上,应该吸取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教训,在有所平衡取舍的基础上做出更为长远的决策。

社会财富是由人创造的,具体地讲是由有生产能力的劳动人口创造的。劳动人口的数量、劳动力人口的年龄结构和劳动力人口的参与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供给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技术设备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影响 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二)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模式的影响

1、生育率的下降使家庭供养资源的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预计在20102040年间,2030%的老年人将是独生子女的父母,这些老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经济保障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2、空巢老人家庭增多加剧了家庭养老的难度。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十分普遍,老年人与子女同居的只占1030%。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尽管多数老年人生活在大家庭中,但是子女与父母分居的情况越来越多。

3、我国人口寿命的延长,一是高龄老年人不断增多,家庭内的代际数将相应增加。二是伴随着父母年龄的提高,子女的年龄也在相应提高,导致低龄老年人供养高龄老年人的局面产生,家庭供养能力会有所下降。

(三)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社会保障成本产生重大影响 1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c4e7b872a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