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2022-03-23 18:08: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欢迎阅读!
下册,人教,年级,数学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实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实行简单的估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实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使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的要求。

二、课标解读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及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直观支撑、动手操作,重在理解感悟算理

1.教材将60张手工纸设计为101沓,共6沓,这就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直观支撑。巧妙的创设情境,不但激发学生运算兴趣,更为唤起学生对表内除法原有知识的回忆提供便利。随后逐步过渡为数学的语言符号“6个十除以32个十,就是20”、“12个十除以3就是4个十,就是40.”,促使学生寻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学生在头脑中的表象运演,使学生逐步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

2.直观图形配合竖式,为学生感悟算理提供捷径

52根小棒(5捆,2)平均分给两个班,交流时重点注重是“按怎样的步骤”“怎样分的”,突出“先分给每班2,再把剩下的1捆与2根合成12根平均分给2个班”这种分法,为学生理解相对应的竖式计算过程提供支持。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思考竖式计算的过程:5除以21,是操作中的哪个环节?


十位上余下的“1”不够每班分1,怎么办?余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12,12平均分成2,每份又是多少?这样将算理具体化,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含义,在具体实践中,建立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感悟算理,促动思维发展。

()适时抽象,搭建算理与算法的桥梁



1注重理解算理,分下来的4表示4个十。在教学例2时,我们要在分析算理的同时适时渗透、抽象、提炼算法,让学生明白这时得到的4不但表示4个十,而且还能够通过22个十得到,这里既是方法又是含义。教学时要着重有效建模,并即时组织练习,从“感悟”算理到“生成”算法的跨越,引导学生逐步领悟算理的基础上自己总结算法,实现由算理到算法的自然过渡。

()重视学生的运算水平的培养,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相对于加法,减法和乘法来说,除法估算不单单是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已,它还要考虑到除数,考虑到能不能整除,所以对学生来说增大了一定的难度。例8中,267÷3≈?,把267估成300或者270都是合适的。但是怎样估最合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情境创设体现需要估算的现实背景,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分析、反思、比较各种算法,使学生能为每个问题提供最适宜的解决方案。教学时教师应引领学生在交流中加强各种算法的比较,减少重复,沟通


各算法之间的联系,既尊重学生的想法,又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从而学会“倾听”“比较”“完善”“创造”。

()加强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衔接,在比较中把握教学重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c5c3f97a6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2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