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偶像文化之比较

2023-01-08 03:53: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日偶像文化之比较》,欢迎阅读!
中日,偶像,比较,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日偶像文化之比较

作者:马江平

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5

【摘 要】近年来中国娱乐舞台上出现了许多职业偶像,他们不但会唱歌跳舞,还活跃在电影、电视剧以及网络剧等各个平台,施展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偶像原本不是一种职业,但随着我们的邻国日本及韩国等年轻艺人以偶像的身份出道并取得成功后,这一职业也被引进中国并收获粉丝无数。本篇论文将着重对比中日两国偶像文化的异同点。 【关键词】偶像文化;演艺方式;粉丝效应;中日比较

中图分类号:G1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239-01 一、日本偶像文化的特点

日本的偶像市场极为庞大,发展的比中国要早,而且与中国的偶像发展方式有所不同。 日本最知名的便属养成偶像这一模式了,这种模式最常套用于女性偶像组合。许多年轻的偶像组合大多都是由小剧场开始,经过一些简单培训后便开始登臺表演,以低票价吸引粉丝入场观看,偶像们还可以与粉丝进行例如握手会等互动。这个时候粉丝看到的偶像并不完美,甚至是有着许多瑕疵、极为稚嫩的,在粉丝们的支持下,偶像们一点点进步和成长。这些组合成员年纪通常很小,基本是未成年就出道了,一个组合的成员可以经历毕业,之后也会有新人来补进。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地下时光,在拥有一定的粉丝数量及业务熟练之后,偶像们会有上电视综艺节目的机会,扩大知名度,通过线上的唱片发售和线下的演唱会门票获得更广泛的商业变现。有人说,这种模式成功的秘密在于与粉丝的亲密互动,让粉丝就像养宠物一样看着自己喜欢的邻家妹妹一步步走向完美,由此获得持久的粉丝黏性。这便是所谓的养成系偶像。这一养成模式,与日本当年的经济萎靡,及由此催生出的一批庞大而消费能力不强的御宅族也有着紧密的关系。

男偶像在日本受众也是相当庞大,其中当属杰尼斯事务所为行业之首,独占鳌头。杰尼斯事务所往往在这些男孩还是小学或初中生时便开始对他们进行系统性的培养。唱歌、跳舞、演戏甚至在体育方面也格外重视。一开始是为已出道的前辈们伴舞,积累经验,并在自家公司的综艺上露脸,吸引粉丝。之后便以组合的身份出道,就这样代代传承。不得不说这也有一丝养成模式的意味,但杰尼斯事务所的事业资源肯定要优于其他小型经纪公司了。

日本的偶像区别于歌手、演员等艺人,这个职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很多人都是从1314岁开始签约公司,正式出道时也非常年轻,没有完美的唱歌技巧,也没有纯熟的演技,还需要主持、综艺等不同的技能。粉丝们享受的就是这个养成的过程,偶像是贩卖梦想的人,粉丝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金钱与热情去支持偶像,而偶像在他们的努力下慢慢进步变得优秀,这对粉丝们而言与有荣焉。多数情况下,偶像的产品销售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公司会将资源倾斜向产品卖得好的偶像,而这些销售都是粉丝们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所以与歌手演员相比,偶像高度依赖自己的粉丝,同时也会与粉丝更加亲近。 二、中国偶像文化的特点

虽然偶像在日本是一项职责与工作内容非常明确的专门职业,但在中国,偶像常常与歌手及演员混为一谈。事实上在中国,男偶像从人数以及市场占比、粉丝数量等方面较女偶像占比更大,但近年来由于日韩流等影响,女性偶像的力量也逐渐崛起。一些粉丝数量庞大、流量占比颇高的女团成员们的市场号召力并不输给高人气小鲜肉。中国偶像们的营业往往是发售专辑及出演影视剧,粉丝都会一味吹嘘他们的唱功与演技。偶像们吸粉的手段,除了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比如唱跳俱佳,努力上进等,还有一种靠人设吸引粉丝的手段,给自己打上一个标签。日语版维基百科对偶像一词的解释中,有一项是用来指代那些在大众面前以自身魅力为卖点的年轻艺人,典型特征有自身魅力、未熟感、亲近感强等。中国的经纪公司在对自家偶像的营销上,比日韩更看重人设。为偶像设计的吃货、暖男、学霸、清纯少女等不同人设不一而足。这些人设一方面是为了加强路人对于偶像的印象,能够通过标签化的方式提高偶像在路人眼中的存在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粉丝们的好感,进一步凝聚粉丝。但人设应该尽量贴近偶像本人,毕竟演艺圈已经出现了多次人设倒塌的危机,对偶像来说是非常巨大的。 但国内粉丝对偶像的宽容度也很大,在日本,偶像往往不会被允许恋爱,但中国的偶像恋爱甚至可以不用遮遮掩掩,虽然会掉一些女友粉,但仍有许多粉丝选择继续追随,这种也是难能可贵。粉丝们也有大粉小粉的阶级之分,有着自己严格的管理制度,有绩效考核、应援打call、投票刷榜、专辑购买等,许多偶像的粉丝会集结为专门的后援会进行统一管理。偶像资源有限,各家粉丝们竞争起来也是格外激烈。微博营销号一旦发布偶像的相关信息,下方评论中永远也少不了粉丝们勤劳控评的身影。在购买专辑等偶像周边时,粉丝们也是不遗余力,出手大方。不掏钱的粉丝在粉丝中是最没有地位的了。通过这种军事化、公司化的管理方式,有了硬性的KPI要求,也让粉丝们成千上万地砸钱进去。

作为偶像,入门门槛比演员、歌手等专业人员要低,但收获的粉丝数量和经济效益却相当可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往着这样的光环。但国内偶像市场还非常不规范,虽然学习了日韩的综艺打造偶像模式,以及粉丝应援的力量,但对于偶像本身的职业规范还远远不够,偶像失格却仍活跃的大有人在,偶像们的未来发展也成迷,若想长久发展,就必须考虑事业转型。 参考文献:

[1]沈嫣.大学生多元偶像崇拜与基本价值观成长的耦合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 7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陈萌芽.泛娱乐语境下养成系偶像的粉丝养成”——SNH48的粉丝为例[J].2018. [3]中国网信网.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8.

[4]张海霞.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机制探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02 5-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c64990bb9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