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张耒《夏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2-11-27 20:1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鉴赏】张耒《夏日》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赏析,鉴赏,原文,诗歌,夏日

【诗歌鉴赏】张耒《夏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张耒《夏日》原文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张耒《夏日》翻译

炎热的夏日里,村子里天气难得今天这样的清爽;屋檐下羽翼未满的小燕子和麻雀也将头伸出了窝巢,叽叽喳喳的鸣叫。蝴蝶煽动着翅膀停落在花枝上,使花枝不断地舞动;在晴朗的屋角处,蜘蛛正在添丝补网。眼前是照射在帘子上疏疏落落的月影,响在枕畔的是小溪潺潺流淌的水声。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不如就做个樵夫或渔翁度过余生。

张耒《夏日》赏析

《夏日》是北宋文学家张耒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诗人罢官闲居乡里之作。诗人罢官还乡之后,以此为题作诗三首,这是其中之一。作品通过夏日燕雀、蝴蝶、蜘蛛等意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清静、安宁的生活的喜爱,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厌倦世俗,不愿与世相争的高洁情怀和对村野田园生活的向往。

在写法上,个人以为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两点。一是侧面描写与反面衬托。如前两联以燕雀、蝴蝶、蜘蛛等动景反衬乡村的幽静;再如颈联月影、溪水动静结合从侧面烘托夏夜的清静,全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巧妙地从侧面写出了环境之“清”。二是炼字。如颈联中的“邀”和“纳”两个字,“邀”字运用的是拟人手法,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纳”字是运用了想象,嘈杂的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这些都为表现诗人清闲的心境和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这一联写的是诗人对农村夏日的总的印象。夏日炎热,令人烦躁,难得有清爽的环境,而农村对于城市和官场来说,也愈显清静,这正是诗人所孜孜以求的。“长夏江村风日清”中既有环境的“清”,也有心境的“清”。“檐牙燕雀已生成”,幼雀雏燕整天在房檐前鸣叫,似乎进于闹,但禽鸟之能戏闹于屋前,恰恰说明了农村坏境的清幽和远离尘世的喧嚣,反衬了一种清幽,一种寂静。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睛。”此联写蝴蝶于花间晒粉,蜘蛛在屋角添丝补网之情景,这一动态的描写,使环境更显得幽静至极。当你伫足凝视这些光景物态的时候,自然会在心中产生一种幽深宁静之感。

在以上两联中,诗人通过写燕雀、蝴蝶、蛛网等动态事物的描写,衬托出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写的是昼日消夏时的悦目赏心之景致,描绘的是乡村生活那种生意盎然的情趣,流露的是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这一联写的是诗人夜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月光透“疏帘”而入,仿佛是“疏帘”邀请来的婆娑的月影;溪声传至耳边,如若被纳入“虚枕”之中。“邀”字运用的是拟人手法,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纳”字展开想象,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邀”、“纳”两字极为传神地把月影写成了有情之物,把溪声写成了可装纳起来的实体,化无形为有形,流露了诗人对于月影、溪声的欣赏和喜爱之情,也表明作者的心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心已清静如洗。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作品写到颈联,已成功地写出了一片清幽的环境和清闲的心境,因此尾联已成为水到渠成之笔。诗人已经两鬓如霜,也早已厌倦世俗官场,眼前这乡村环境又如此宜人,于是产生了退居村野过此一生的念头。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5efb80df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0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