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随笔13篇

2023-02-17 18:3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随笔13篇》,欢迎阅读!
语文教学,随笔,初中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13

学校语文教学随笔1

通过两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简单被忽视的词句、点语段进行点拨。由于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同学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同学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同学深刻熟悉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和善的旧时代的小学问分子。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同学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许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同学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同学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同学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



1




“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阅历入手,启动同学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颜色,观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暖和、欣悦的感受。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老师能明察同学思维的火花,准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同学遇到疑难时,采纳艺术化的点拨,准时解决同学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同学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老师准时指教思索分析的途径,拨通学问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同学的研讨活动得以连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同学思维误入歧途时,老师快速捕获,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灵的点拨把同学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阅历告知我:点拨是一把促使同学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引导同学去发觉、去制造,从而到达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学校语文教学随笔2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6596aafa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