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流派

2022-05-07 20:00: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流派》,欢迎阅读!
流派,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流派

京派小说

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新感觉派小说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诗歌的三美

诗歌的三美,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这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现代派诗歌

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孤岛文学

孤岛193711月至1942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声息。于伶、阿英的剧作,钱钟书、张爱玲的小说,唐弢、柯灵的杂文等都是其优秀代表。孤岛还出版了《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等重要着作及大量文学刊物。孤岛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一页载入史册。


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大马戏团》(剧本)和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因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党语录》《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691bd0195f312b3169a57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