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赏的俚语联

2022-07-29 22:02: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雅俗共赏的俚语联》,欢迎阅读!
雅俗共赏,俚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雅俗共赏的俚语联

作者:

来源:《课外阅读》2007年第03

一般来说,楹联应该是斯文典雅的,但如果适当插入一些俚语俗话,往往会产生某种谐谑逗趣的效果。对联中的俚语联虽然大多是些粗俗的口语,却也对仗工整,耐人寻味。 有这样一副构思巧妙的俚语联: 山童采栗用筐盛,劈栗朴簏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此联妙在后四个字,劈栗朴簏可以解释为采下的栗子投入筐中,又可以作为象声词,表示栗子落筐的声音;倾菱空笼也是一语双关。上下联相对,声音铿锵,煞是好听。还有一副相似的俚语联:

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 小鸟上枝,醉酒醉酒并无半杯

初看浅显通俗,谷多谷多一醉酒醉酒用于模拟母鸡和小鸟的啼叫声,细细品味发现,它实际上嘲笑了那些好说大话,虚情做作的人,可以说是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贯彻平民教育的主张。他在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时,写了不少俚语——“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粟麦黍豆下功夫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民众教育之枢纽,是乡村社会的中心多谢你来帮忙,少了我也不行嘻嘻哈哈喝茶,叽叽咕咕谈心。陶先生以自己的行动深刻地阐述了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言行一致,令人佩服。但平心而论,陶先生的俚语联与劳苦大众的创作相比,还是稍逊一筹。解放前四川省的乡村土地庙前有副对联: 夫人莫抹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 老爷不要刮胡子,免得保长拉壮丁

本联以彻头彻尾的口语对称霸一方、鱼肉乡里的保长、特务进行了辛辣无情的讽刺,称得上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e93ccdb9d528ea81c779e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