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孩子的心灵(教学随笔)

2023-03-24 11:3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放飞孩子的心灵(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放飞,随笔,心灵,孩子,教学

放飞孩子的心灵

—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当我们一边批阅作文,一边抱怨学生“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时,当我们紧锁双眉,慨叹“如今的写作天才哪里去了”时,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是否应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事情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一谈作文就色变,一写作文就头疼?作文带给孩子的不再是创造的激情,而是对身心的折磨。一句话:学生的心灵已被禁锢,没有了飞翔的愿望。写作带给孩子的只是压力。那么,怎样让学生试着品尝作文的乐趣呢?我想首先要放飞孩子的心灵。

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作文没有对错,只有真假;没有标准,只有个性。一句话:言论自由。只有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平和的环境,学生作文时才会有真诚交流的心态,有展现自我的兴奋。新概念作文呼吁“新思维、新表达、新体验”就是要让学生洗尽铅华展示原生态的我。只要教师能够一贯坚持这个立场,我们的课堂就不再是漠视、讥笑甚至是训斥孩子们真实表达的场所,不会再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力,不再围攻剿杀活泼的个性,不再让课堂里的孩子暮气沉沉。如此下去,学生带给你的才会是惊喜。

二、多命题,多体裁。以自由随笔作为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给学生一个随意而写、随心而作的空间。体裁、题材不限,可长可短,可诗可文,可议论可记叙,可以是对作品的评价赏析,可以是对课文意犹未尽的延展,可以是身边生活的精彩捕捉,可以是人情世态的窥看思考,时事热点的有心关注,也可以是自我天地的心情写真„„我常常鼓励学生:打破沉默的坚冰,放飞思想的羽翼。说出你的理解,你的疑惑,你的喜悦,你的失败,你的热情,你的梦想„„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唤醒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命、对于世界的感觉,让他们自由驰骋、尽情挥洒。

三、张扬联想与想象。作文的个性有时就体现为联想与想象的差异。我告诉学生,不要苛求自己,让思维尽量向更远处飞翔。记录下你在瞬间联想和想象到


的内容,切不可作茧自缚。联想、想象到的表象越新鲜越好。我给学生读过这样一段编者留言:“编这一期时,北京正下着雪。出门一身雪,李白、白居易一样白的雪;这一期送到你们手中时却已是春天了,两袖清风,再加上满身的野花,两鞋的溪水,一头颅的飞鸟,那就是一面山坡了,春天的山坡。”学生听了,不少人脸上表现出一种惊喜的微笑,他们是能听懂的。

四、用细节唤起别人的感受。细节是一般记叙文的血脉所在。写景尽意,花欲燃,叶如黛,风清扬,水叮咚,让人读之如画;写人能穷尽心象,瞬息变化,情绪流转,让人同喜同悲。当然,做到这一点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反复揣摩与观察,还要有很好的语言功底。

五、强调积累与练笔。坚持写日记;开卷在益,不动笔墨不读书,写心得,写评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要养成一种深厚得文化素养,没有几十年至少是几年的努力是做不到的,用一句歌词来说就是:“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六、写好作文评语。写作文批语时注重掌握鼓励的学问。教师的眼睛不能专找学生的不足,还应发现优点给 予鼓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作文不一定是老师教出来的,但可能是教师鼓励出来的。教师批改作文不是法官判案,不必那么拘泥,可坚持鼓励优点但不纵容缺点的做法。茅盾上小学时 老师在他的《宋大祖杯酒释兵论》的文末,写下这样的批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 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可以想象少年的茅盾该是 如何受其感发和激励。因此,我在评语中常常这样写:“一腔真情皆在篇首涌现,耐读!“此处刻画十分传 神,令人拍案!“文章写得很有灵气„„”教师不必吝惜鼓励之词,不必担心你的鼓励会捧杀学生,让学生就能从 你的批语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引发更强烈的作文兴趣。

总之,一句话:只有全方位解开拴在学生脖子上的枷锁,砸碎套在我们思想上的禁锢,让心灵自由,才能品尝到创作的乐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e17ae40f7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