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2022-07-20 10:21:0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欢迎阅读!
有感,建议,教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本学期,我认真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写成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的这一百条建议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师的自身修养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不由得联系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一些教育理论,总认为二者在一些方面有异曲同工之效,这就是所谓的英雄所见略同吧。现将二者相同之处略作分析,并谈谈这些教育观给我们的启示。

一、因材施教观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教学实践中,能随时注意深入了解学生,细心观察学生,全面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是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政》)并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潜能、特长,采取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即使是对同一问题的探讨,面对不同学生的回答,其解释亦不相同。而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的快,在记忆中保持得长久而牢固;而另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的就完全不同: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的不久而且不牢固。‚‛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人接受事物的能力是不同的,有先知先觉者,也有大器晚成者,学生也不例外。有的学生接受知识快一点,有的学生接受知识慢一点,有的学生接受这类知识快一点,


有的学生接受那类知识快一点,有的学生擅长理科,有的学生擅长文科。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不同的要求。而现在我们的授课形式是大班制,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克服这一点,我们的上课时应尽可能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全面了解教育对象。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长环境及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决定他们在接受新事物时会有不同的表现,这是十分正常而又自然的现象。我们要善于观察,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对于善于思考的学生,给他们一个方向,放心的让他们去大胆思维,对于思维有难度的学生,要设置一些稍微简单地问题,让他们慢慢跟上,不掉队,不要把分数当成唯一的指挥棒。

发展学生个性。对学生既要有共同的要求,又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每一个在课堂上都得到锻炼,取得进步,尽量靠自己的努力去达成目标。

二、有教无类观

孔子收授学生,没有任何条件限制,不问出身,不管贫富,不关门第,更不测智商,只要达到拜师求学的最基本礼数,就可以成为孔子的学生,接受孔子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后进生‛是存在的,而且是教育管理中‚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有教无类‛是孔子对传统教学的一大挑战和突破,也是其对教育事业的伟大贡献。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作为教师,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就没有权利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有义务尽心尽力,


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我们工作的永恒主题。不要奢望让一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背熟课文,在短时间内理解内容,不要把他们和优秀学生比较,否则,只能导致他们越学越死,越学越笨。在教学中,要努力贴近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思维症结,给他们留下发展的空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智力,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热情,为他们今后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下基础,让每一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实践也证明,只要是出自内心的爱护学生的行为和举止,都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并乐意接受你的教诲。

三、学思结合观

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欢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 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要学习又要思考,学和思应该结合起来。单思不学会变成空想家,单学不思会变成书呆子。而很多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就是因为不愿意动脑筋思考,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使,只是死记一些现成的答案,应付差使,蒙混过关。因此教学中,要悉心教会他们进行思考,让他们懂得作为一个学生,首要任务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学习借鉴他人思考的方式方法,学会自己进行思考。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时,不要越俎代庖地直接给予他们答案,而应给他们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e35687b6bd97f192279e9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